張葵
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逐步重視和“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幼兒園的硬件環境和設施不斷改進,規模不斷擴大,家長對學前保教質量提高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幼兒期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能為其以后的社會性發展及良好人格的養成奠定基礎。年輕的家長,正經受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壓力和挑戰。作為一所社區幼兒園,如何更好地為社區家長服務、改善家園關系,如何提升幼兒家長對保教價值的感知,建立良好的支持型家園關系并提升保教價值成為急需探討的問題。
生態學(Ecology)這個詞最早是由德國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提出的,之后美國的人類學家和生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對生態學作了進一步的探索,提出了人類發展生態學,并將其界定為“是對不斷生長的有機體與其所處的不斷變化著的環境之間相互適應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且有機體與其所處的即時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過程受各種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這些環境賴以存在的更大環境的影響”。布朗芬布倫納在論述環境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時指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是影響人類發展的關鍵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四個系統: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在系統和宏觀系統。這些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環境相互交織在一起,前者逐個地被包含在后者之中,形成了一種同心圓樣式的結構。處于微觀系統的家庭、同伴和教師,對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總體來說,湖北省武漢市實驗幼兒園的家長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很樂意及時了解孩子的發展現狀。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職業不同決定個體認知的不同,教養觀念也不同。在情感價值方面,有家長反映,作為上班族的媽媽,如何把陪伴孩子的有限時間變為優質時間是她們關注的重點。家長的情感價值與總體感知價值是相互影響的,這也說明在生態學角度下的微觀系統和中間系統在提升家長情感價值方面可以充分挖掘資源。
微觀系統的改變——營造良好家庭精神環境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說:“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我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幼兒因其年齡小,思維的獨立性很弱,因此受特定環境的影響會更大,而且心理不成熟,往往不能分辨是非好壞,模仿對象和模仿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兒童對社會的認知與今后的發展。家庭是孩子接觸最多的地方,家庭中良好的精神環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園在教師中開展“探索家風教育”教研活動的同時,以集體授課和分享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了“走進家風”的家長學校和家長沙龍活動。家長們總結自己真實感人的家風故事傳承并影響著孩子,輕松自如的交流模式,達成了家長之間的相互學習與示范作用。在弘揚家風的階段,教師們將各種家風故事貼在班級宣傳欄和班級網上交流群,讓充滿正能量的故事良性傳播。
中間系統的聯系——拓展家園活動體驗方式
中間系統是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微觀系統的交集,幼兒在微觀系統發展得好壞會受到中間系統的影響。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學到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等內容沒有差異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社會性發展。為此我園在常規活動的基礎上拓展了許多能增強親子情感價值體驗的活動。如在大班開展的創新園外活動——親子帳篷節上,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不同表現。面對他們熟悉或陌生的同伴,有的是自如地表達自己,有的是含蓄、內斂的,有的則是逃避、遠離的。而當家長出現溝通問題時,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家長得到了及時的強化,效果的呈現和團隊學習也使老師、家長還有孩子都在共同地成長。大家在愉悅的戶外活動中,輕松自在地相聚,沒有約束,沒有距離。一位家長在活動后說:“由于格格爸爸工作非常忙碌,陪伴我們的時間很少。對于我們家庭及孩子的成長,了解是遠遠不夠的。這次活動,我們協商一定要全家一起參加。回來以后,盡管他爸爸什么也沒有說,但是我能看到他生活中的轉變。例如再忙現在也能抽出時間與孩子聊聊天、說說話,甚至帶孩子下樓與小伙伴玩耍。我想寶貝進步了,爸爸也進步,他對教育有意識了,我也進步了……”活動打破了師生的界限,拉近了家園關系。孩子和家長們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親子感情,提升了情感價值。
外在系統的控制——減少特殊因素的影響
家長對于幼兒園的感知,往往還與家長的文化水平、社會地位、職業狀況和經濟收入相關。我園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及不同收入的家長做好相關調查工作,了解他們的想法與需求,針對不同類別的家長做好梯隊培訓工作,幫助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兒園。調查顯示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及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幼兒園的收費和硬件設施關注度高,在成本感知上比較敏感。鑒于此情況,我園在收費上采取分月和分學期的自愿方式,解決經濟困難家庭一次性繳費的困難和不愿排隊家長之間的矛盾。對于特別困難的家庭,我園還采取家長申請及園方協助的方式積極爭取政府減免,幫助特殊家庭渡過難關。對于家長在外地不能參加活動的情況,教師積極采取網上溝通和家訪等方式增進家園感情。對于在性格和學習方面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園不僅特別關注他們的教育問題,還邀請專家到園為家長講課,提請家長重視并早期干預,給予家長以專業的關懷和幫助。
專業性的評價——構建支持型家園關系
發展生態學告訴我們:“人類發展生態學研究的是發展著的個體與其直接生長于其中的變化著的環境之間的漸近的、雙向的互動,而這個互動過程又受到個體不同的直接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的影響,并受到這些環境所處的文化背景的制約。” 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微觀系統的交集,如果內容存在很大差異的話,那么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會不穩定并影響其今后的心理發展。幼兒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者,在指導家長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家庭的個體差異,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了解各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目標、規律和階段性特點,能充分觀察分析幼兒在園、在家的表現,結合家長反饋信息客觀了解影響其發展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促使家長反思家庭教育的問題,提升教育能力。在溝通技巧上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和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用各種記錄方式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另一面,通過各種親子集體活動讓家長感受孩子的進步,在共同的進步中構建支持型的家園關系,不斷提升保教價值。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