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意義
(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數字化教學資源種類多樣,形式靈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創設不同的情境,從而活躍課堂氛圍,使初中生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自內心地喜歡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給學生更多的語言文字知識,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教師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與手段進行改革,選取適合初中生身心特點的文學作品,可以使初中生的語文素養有顯著的提高。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重要作用,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學生缺少社會經歷,很難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感觸,使得語文教育流于形式。數字化教學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學法,利用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從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講解時,不能只對字面含義進行解釋,還要對背景和情感等進行全面的介紹,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到文學作品的價值與魅力。
(三)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以學生為主體
很多學校及教師并沒有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且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使得教學活動仍是向分數看齊,而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出現及發展對傳統的教學形式提出了挑戰,使學生接受到了更多的信息,不再單純地追求成績的提高,而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形成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知識的講授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程度的策略
(一)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擴展數字化教學資源
為了進一步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師必須對初中語文的內容進行篩選,有選擇地對其進行拓展,促進語文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大量而有效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支撐。教師將數字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一方面能加強初中生對社會的理解,使他們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感觸,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資源的共享。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教師在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優勢,才會真正地在課堂中加以運用,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果。因此,學校必須對教師進行培訓,并注意吸收高質量的人才,使教師適應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定期對教師的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制定一系列的獎勵與懲罰措施,以確保其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其監督作用,對初中學校數字化教學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并總結其優秀經驗,加以推廣。教師要對運用數字化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優化。
(三)加大數字化教學資源與語文課堂的融合程度,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及運用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讓初中生對語文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有更好的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對數字化教學的概念、形式和作用等有充分的認識,有選擇地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加以運用。盡管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有幫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適合初中生學習,需要教師對內容加以篩選,剔除其中不適宜的部分,才能真正發揮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影響。
(曾偉,中山市坦洲鎮明德學校,廣東 中山 528467)
(責任編輯:彭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