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廳廳
摘要: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在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必須加強黨對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高校基層黨組織是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平臺,對強化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發揮重要戰斗堡壘作用。研究高校基層黨組織的角色扮演問題,有利于基層黨組織在“大生態”新背景下有所作為。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組織;角色扮演;戰斗堡壘作用;政治生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2-0126-02
大生態理論從生態學的角度詮釋了可持續發展的全部內容,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大生態戰略”則是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理想的戰略行為,它可以從發展的初始、從根本的環節上、在最大范圍內解決各類生態問題。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意識形態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施“大生態”跨越工程,推動可持續發展取得新突破,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也不只是針對單純的經濟生態,還更應該強調政治生態。高校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是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培養、教育與考察,預備黨員的教育、考察與轉正,培養與儲備后備干部隊伍力量,以黨建帶動團建的重要平臺,這一平臺該如何建立、如何執行、如何發揮功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高校的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社會服務與科學研究。基于生態視角,探究高校基層黨組織的角色扮演,對于高校加強自身建設、培養大學精神以及發揮大學價值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大生態”視域下的地位及作用
基于“大生態”視域,淺析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其中的地位及其發揮的作用,為后期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定位。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大力實施“大生態”跨越工程,生態優勢可進一步轉化為政治生態優勢、經濟生態優勢、社會生態優勢。
(一)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可強勢推進政治生態優勢的集聚
政治生態是一個時期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風在一段時期或一個時代的綜合體現,彰顯著領導干部的黨性、覺悟和作風問題。“一個好的政治生態”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長期致力的一個奮斗目標,是關系黨能否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能否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關鍵。高校基層黨組織是培養、教育、考察黨員及黨員干部的重要平臺,也是培養人才與負責干部人事關系的關鍵平臺之一,若建設得好,將會有力推動政治生態,這樣人心就順、正氣就足;反之,將會影響政治生態的良性發展,會導致人心渙散、弊病叢生。因而建設一個先進的高校基層黨組織,營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態,關系人心向背,更關系教育事業的興衰。
(二)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可強勢推動經濟生態優勢的爆發
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一個適應與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時勢以發揮基層堡壘與組織作用。新時期高校基層黨組織越來越明晰職責,基層黨組織內部治理逐步優化,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咨詢與決策參考,為改善經濟生態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帶來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脫貧攻堅戰時期,黨建扶貧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確實發揮了不可低估的思想與組織支撐作用。加強“大生態”建設,將有力強化經濟政策支撐、創新支撐、金融支撐和產業支撐“四大支撐”,促進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廣闊的產業空間,全力推動經濟規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三)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可強勢凝聚社會生態優勢的融合
社會生態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生活狀態,是社會和諧共生共存的一種客觀存在。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大生態”建設,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黨組織生活,將社會生態的知識與黨性生態有機結合,進一步密切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有機聯系,推動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思考與研究。另一方面,豐富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形式,將思想理論與基層實踐密切結合,開展黨員下鄉、黨員科技服務活動、產學研合作、黨員掛職、黨員實習實訓服務等貼近實際與生活的活動,進一步貫徹落實促進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的思想理念,促進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研究。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大生態”視域下的角色扮演
(一)做好政治生態的踐行者,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嚴于律己
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黨組織與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做好政治生態的踐行者,一是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及普通黨員要從自身做起,嚴以修身,加強修養,以黨員、干部的黨性、覺悟、作風匯聚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二是要提升黨性修養,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從思想上練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到四個全面,到全面從嚴治黨,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內政治生活不斷提升個人的黨性修養。三是要嚴明紀律,時刻做到講政治、講紀律、守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腳踏實地立足崗位、干好工作,為政治生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四是要弘揚新風正氣,結合實際認真領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優良的黨風帶動高校學風教風、師德師風建設,為學校全面發展凝聚強大的正能量。
(二)做活經濟生態的推動者,在黨組織生活中創新爭優
經濟的發展要以生態作為基礎支撐,而生態的保護與建設又有賴于經濟的發展。生態與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二者具有內在的良性互動關系。做活經濟生態的推動者,高校基層黨組織可以有所作為。一方面,利用專業與學科優勢,積極參與到地方社會產業發展中,因地制宜,幫助地方合理定位選擇主導產業,通過參與產業規劃、產業布局、產業發展、產業結合,緊密地與保護生態結合。例如,把發展旅游業與當地的扶貧開發活動結合起來,可有效地扶持當地貧困農戶的脫貧致富。例如,可以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項目,通過生態項目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平凡生活中探索循環經濟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推行節能、節水、節池、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把經濟增長模式從過去的“高消耗、高排放”轉到“低消耗、低排放”模式,積極在知識型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發揮特長。
(三)做優社會生態的模范者,在基層組織踐行率先垂范
做優社會生態的模范者,在基層組織踐行率先垂范。一是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思維,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除了培養、教育的義務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責任那就是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生將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有針對性地服務到社會,用到一線。二是搭建社會實踐教育平臺,開展黨員活動日、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三下鄉”、走進敬老院和孤殘院慰問關愛活動,鍛煉意志,磨煉思維,與社會接洽,與生活貼近,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開展黨組織聯結幫扶活動,可以與其他高校、單位的基層黨組織合作,在寒暑假或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時期聯結開展黨組織生活,相互學習與進步,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合作中率先垂范。
(四)做特教育生態的傳承者,在高校師生群體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基層黨組織不管扮演著政治生態的義務者,還是經濟生態的推動者,或是社會生態的模范者,都應該回歸到高校的立足點,高校基層黨組織有著不同于其他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可以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辦學職能上發揮黨組織的特色與優勢,在不同需求領域扮演好角色,踐行好職責,切實做特教育生態的傳承者,在高校師生群體中傳遞榜樣的力量。
(責任編輯: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