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江沛
摘要:青少年作為祖國的希望,一直都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然而青少年犯罪問題卻儼然成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尤其是我國正處于一個轉型的時期,對青少年犯罪的防治顯得尤為迫切,而社會控制理論作為歷來解釋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與我國的國情情有很大的契合之處,因此本文通過對社會控制論的經典理論內容的簡要分析和評價,從而為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合理應對之道提供相關啟示。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社會控制理論;赫希;原因;預防
根據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發布的《2013年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犯罪年齡以14-16歲居多。經過綜合分析,大多數學者認為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形態,呈現出團伙化、低齡化、無業化、低學歷化、嚴重暴力化的特點??梢?,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一.社會控制理論的概述
社會控制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犯罪人,犯罪行為是社會控制減弱或者崩潰的產物。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論和赫希的社會控制理論等包含這樣的觀點。而美國犯罪社會學家特拉維斯·赫希作為社會控制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的觀點最經典,和我國的國情契合度極高,最有研究意義。他認為任何人都是潛在的犯罪人,個人與社會的聯系可以阻止個人進行違反社會準則的越軌與犯罪行為,當這種聯系薄弱時,個人就會無約束地隨意進行犯罪行為。我們可以發現,赫希的社會控制論不是像許多犯罪理論一樣從“人為什么要犯罪?”而出發,而是認為“人為什么不犯罪?”才是犯罪社會學家所要探討的問題。而人之所以不犯罪的原因,是外在環境控制的結果。即人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和社會建立的社會紐帶是防止一個人去犯罪的重要原因。而社會紐帶主要有四項:1.依附2.奉獻3.卷入4.信仰。下面本文將從這四方面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二.從赫希的經典社會控制理論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依戀
依戀應該是最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這也正是我將赫希的社會控制理論當作出發點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的原因。依戀指的是個體與他人的情感聯系。對青少年來說,這里的“他人”主要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如果青少年對家庭、學校及同伴沒有形成比較穩定和強烈的依戀關系,他們就不會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可能主動去挑戰社會規范,從而引發越軌的行為。父母與青少年是最主要的依戀聯系,如果不經常回家和父母的關系不好,很容易會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從而肆無忌憚地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
(二)奉獻
奉獻指的是將個人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和期盼未來的成功。追求成功,是青少年的重要理想,也是整體社會價值觀的反映。志向越高,投入程度越高,越不會從事犯罪活動,因為其會考慮由此而引起的代價。如果沒有樹立人生理想,很難專注的投入一件事;如果過于強迫青少年從事自己所不喜歡的活動,難以使他們投入進去,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也是很容易造成越軌的傾向。
(三)卷入
卷入是指個體對社會活動的參加,即個體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參與社會活動。青少年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學校,而不是流竄于大街小巷。赫希對舊金山地區5545名青少年進行的調查表明,大約四分之三的犯罪青少年時常覺得無事可做,空閑時間很多。另外,如果從事的不是傳統活動,而是諸如吸煙、酗酒等活動,犯罪的可能性也會大為增加??梢?,時間的不合理消耗會導致犯罪行為。所以,如果青少年不愿意追求傳統目標,或者不愿意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傳統意義上的活動,而是去從事一些不合理的活動,就很有可能出現越軌行為。
(四)信念
信念是指個體對共同價值體系和傳統道德法制觀念的贊同、承認和相信。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在其人生道路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學校教育只是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就業率,一味強調學習專業知識,忽略對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就無法在其內心潛移默化地形成對社會規范的認同感,甚至會產生抵觸感,最終導致犯罪。
三.社會控制理論對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啟示
(一)家庭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就像對父母的依戀是影響青少年最主要的紐帶,青少年所在家庭的穩定與否、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與父母的關系都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對青少年的性格養成和目標的確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應當協助父母了解自己的職責,提供有關兒童、青少年發展的知識及正確的教育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學校
學校的任務應是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但在現實的學校中依然難以擺脫“應試教育”、“升學教育”的陰影,學校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以及學生成績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造就了一批智力上的高能者,而德育上的低能兒。例如,浙江大學的周一刺殺公務員、清華大學的劉海洋用濃硫酸潑熊等等高智商的犯罪層出不窮,大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發人深思。作為老師應該教書育人,傳道授業,對學生一視同仁,從而加強學生對老師的依戀感,幫助同學們樹立良好且正確的三觀;而學校應該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讓更多同學可以參與到學校生活,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開展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公平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
(三)社會
由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導致價值觀和文化取向出現多元化,個人和社會的思想領域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而正是這樣思想文化魚龍混雜的社會的背景下,更容易滋生青少年犯罪。因為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很容易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社會亞文化會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誘青少年模仿,致使他們一不小心就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