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李健
摘要: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對其進行心理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諸多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補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不足。因此,在工作中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是輔導員工作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導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大學生雖然在智力上發育成熟了,但在心理上并沒有完全成熟,當社會經濟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諸多方面發生變化時,致使他們中部分人一時難以適應,迷茫、困惑、無所適從,心理負荷普遍加劇,突現心理危機。面對這些情況,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的人是輔導員。因此,作為高校輔導員,應了解大學生成長的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善于發現學生的異常心理和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并在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本文就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使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他人,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但在高校的管理實踐中,對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我國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受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但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尚不成熟,高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存在一定的誤區。一方面,學生對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性認可度不高,認為心理咨詢就是聊天說話,一般人都可以從事該項工作,對通過咨詢解決自身心理問題與困擾不大認可。但心理咨詢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是指運用心理學各種原理,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且試圖主動通過咨詢解決心理問題的求助者提供心理幫助的過程,其基本原則是“人助自助”,也就是通過心理咨詢使求助者自己解決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必須要為求助者保密,而且應該在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中進行,咨詢師要對求助者表現出真誠、共情、熱情、積極關注等情感。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聊天,必須要以心理學專業知識作為基礎,要具有心理學技術,從而幫助求助者減輕心理困擾,促進他們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看待心理咨詢,認為進行心理咨詢就是進行心理疾病的治療,表示自己有心理疾病,自己的心理不健康。當大學生頭腦中出現這種想法時,就不愿意主動去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就是那些主動去咨詢的同學也會擔心咨詢過后會被同學認為有心理疾病,擔心其他同學議論、嘲諷、疏遠自己。這使高校中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學生的積極性明顯降低。這些思想上的誤區會導致高校雖然設置了心理咨詢室,但卻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行。
2.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有實效的方式是采取專職、兼職、聘用等形式,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專業基礎強并且比較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目前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主要由以輔導員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管學生工作的院系書記以及心理教研室的專業教師進行。但總的來說,存在著專業基礎薄弱,兼職人員較多的問題,使得高校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專業、系統的心理診斷與咨詢的機會減少。具體而言,一方面,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在與學生日常交往與談話中會第一時間發現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但輔導員由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經驗與技能的欠缺,效果不盡如人意。雖然高校不少輔導員參加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但在平時的工作中如果不接受持續性的培訓,輔導員在真正處理問題時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另一方面,高校心理教研室的專業心理教師可以對學院專門排查出來的或者主動有心理求助愿望的問題學生進行個體咨詢,幫助他們解決學業、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問題,但專業教師的數量不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學生。這種現狀使需要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不能及時得到心理幫助。
3.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預防性認識不充分
針對高校頻頻發生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所導致的傷害事故,近年來大多數高校均已建立起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并且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建立了專業的心理排查制度、危機干預制度、轉診治療制度等,但這些工作的重心是關注并解決輔導員通過工作排查出來的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他們的問題。對于尚未發現的、沒有主動去咨詢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卻重視不夠,導致這些萌芽問題無法發現,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這種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補救性教育模式有不少弊端,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于被動的狀態,因為排查出心理問題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也只有這少部分學生能得到幫助,而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得到滿足。所以,這種滯后的工作模式不能解決大部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因此,高校必須轉變觀念,將被動咨詢化為主動預防,在解決學生平常遇到的學業、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問題的同時,還要將工作重點定位在一些特殊群體,如新生、貧困生、單親家庭學生、畢業生等,平時多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抗壓能力,使他們成為積極健康的人群。
二、輔導員在工作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方法
輔導員與學生日常交往多,對大學生的稟賦、興趣、情感、個性等了解的比較深刻。因此,要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輔導員除了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以外,還應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通過多種途徑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讓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初步具備調節心理的能力;其次就是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訓練,這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心理活動中得到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再次,是個別輔導咨詢,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在整體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后,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二)倡導主體自我教育,樹立主體意識,體現主體參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輔導員應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多種社團活使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并學會運用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變化,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
作為輔導員,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中,有時我們會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用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因此,輔導員要研究分析學生心理,因人而異,對癥下藥,不能簡單地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及時解開學生心中的疙瘩,也只有這樣,輔導員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格品質
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鼓勵學生成功
輔導員要幫助學生把握自信,為學生多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成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表揚、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信,給他們以成功與快樂的機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輔導員應該獨具一雙“沙里淘金”的慧眼,善于從看似“一無是處”中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特長和優點,使自信近乎泯滅的學生重新鼓足成長的勇氣。學生擁有了自信,就能調動積極性,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身心得到健康地發展。
(五)高校輔導員應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由于輔導員工作煩瑣,壓力大,心理易疲憊,再加之受家庭、子女、情感等問題的影響,時常會出現情緒困擾,有時會把氣撒在學生身上,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適時釋放心理壓力,以健康的心態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每天給自己一份好心情,健康快樂地工作;給學生營造一個心理健康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大學校園里健康生活,快樂成長,完成大學學業。 n-left:0cm;text-align:left;text-indent:26.8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老師在制定合理的教學導入策略時,不僅需要考慮到高中歷史教材編排特點,還需要考慮到高中的學生們接受歷史知識的規律以及時代發展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課堂導入策略,才能為學生們學習歷史、探索歷史做好鋪墊。 EN-US style='font-size:15.0pt;font-family:"Arial","sans-serif";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color:#333333;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 AR-SA'>“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而進行的。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應積極尋求學習方式的整合,用心反思并著力改善我們現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使知識和技能、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中得到充分實現,從而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