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互為相反數的幾何意義,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會簡化一個數的符號。
②訓練學生會利用數軸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
③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采用引導、探求、比較、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進行探求、比較、歸納出相反數的概念,并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求一個數的相反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對立、統一規律。
②通過簡化一個數的符號,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簡潔美。
③給學生充余的活動空間,鼓勵學生進行歸納、比較、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相反數的意義,學會求一個相反數。
教學難點
雙重符號的化簡。
媒體選擇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兩位同學到講臺上來配合老師做一個活動,一位同學向前走4步,另一位同學向后走4步,如果向前為正,則向前走4步與向后走4步各記作什么?(向前走4步記作+4步,向后走4步記作--4步)? 師板書:相反數
【設計意圖】以生活實例切入,增強正負概念的直觀性。
2、師生互動,課堂探究
(1)提出問題,引發討論
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2,-2,0,-3/2,+3/2,+3,-3.
問題:+2與-2,+3與-3,+3/2與-3/2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在數軸上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建立數軸對稱概念。
(2)導入知識,解釋疑難
①相反數的概念
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總結。
2與-2的的相同點是它們的數值都是2(不考慮符號),不同點是2是正數,-2是負數,它們在數軸上的位置是位居原點的左右兩旁,到原點的距離都是2個單位長度。+3/2與-3/2,+3與-3都具有這些特點。
思考:數軸上與原點的距離是2的點有__個,這些點表示的數是__;與原點的距離是5的點有__個,這些點表示的數是__。
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數軸上與原點的距離是a的點有兩個,它們分別在原點左右,表示-a和a,我們說這兩點關于原點對稱。
像2與-2,+3與-3,,3/2+與-3/2這樣,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其中一個數叫另一個書的相反數,這就是說,2的相反數是-2;-2的相反數是2;3的相反數是-3;-3的相反數3;3/2的相反數是-3/2;3/2-的相反數是3/2。
一般地,a的相反數是-a,-a的相反數是a,a與-a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設計意圖】建立相反數概念,進一步拓展相反數相關知識。
②相反數概念的理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1)-5,(2)1/2,(3)0,(4)3a (5)-2b,(6)a+2,(7)x-y
解:(1)-5的相反數是5。(2)得相反數是-。(3)0的相反數是0。(4)3a的相反數是-3a。(5)-2b的相反數是2b。(6)a+2的相反數是-(a+2)。(7)x-y的相反數是-(x-y)。
點撥: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根據定義可以在這個數前添或去負號。在(6)、(7)題中,原數是兩數的和或差的形式,應把a+2和x-y看成一個整體用括號括起來再添“-”號,如寫成-x-y和-a+2的形式是錯誤的。
同類變式:
(1)寫出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2.9,-2/11,100,0,-22,。
(2)采取對答競賽的方式由一個學生任意說出一些數,再由另一個學生回答這些數的相反數是什么。
③通過練習,我們發現:在正數前面添上“-”號,新的數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比如:在-5前添上一個“-”后,就變成-(-5),而-(-5)和5有何關系?
由于-5的相反數是5,所以在-5前面添上“-”號后的-(-5)與5是相等的,即-(-5)=5。
【設計意圖】由易到較復雜,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例2:化簡下列各數:
(1)-(-7);(2)(-1/6);(3)-(+8.1)
解:(1)-(-7)是表示-7的相反數,而-7的相反數為7,所以-(-7)=7。
(2)-(-)是表示-的相反數,而-的相反數是,所以-(-)=。
(3)-(+8.1)是表示+8.1的相反數,而+8.1的相反數是-8.1,所以-(+8.1)= -8.1。
同類變式:化簡下列各數。
(1)-(+4);(2)-(+1/5);(3)-(-7.1);(4)-(-100)答案略。
想一想:在一個數前面加上“-”號表示求這個數的相反數,如果在這些數前面加上“+”號呢?
如:+(-8),+(-15.6),+2/9,+(+6)
答:在一個數前面加上“+”號,仍表示這個數,“+”號可以省略。
④議一議:根據以上練習你發現了在簡化數的符號時有什么規律?(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⑤由學生自己編題。活躍課堂氣氛,考查學生對簡化數的符號得理解掌握程度。
【設計意圖】有助于學生對相反數概念及知識的鞏固深化。
3、歸納總結,知識回顧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歸納總結。
4、作業布置:P17第3題。
教學反思
1、采用啟發、探討式教學方法,以設疑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才能得到了展現。
3、教學內容充實,教學重難點明確,課堂訓練得到了落實。
4、在雙重符號的化簡方面,有些學生掌握得并不是很好,此方面的綜合訓練時間還是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