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的價值就在于教育,教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要搞好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從提高學科認識、傳承終身學習理念、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增強反思科研意識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養等方面著手,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構筑時代發展之基。
關鍵詞:專業素養? ?素養提升? ?構筑發展
新課標要求,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落實,就必須體現在從事一線教育工作的語文教師身上。也就是說要教出具有語文素養的學生,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名專業素養過硬的語文教師,然后才能將自己的知識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科學地傳遞給學生。可見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時代發展所需。所以筆者認為,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語文學科的認識性。
語文學科是與人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學科。數理化要求“精、準”,而語文則強調“博、泛”。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語文文學知識,而且還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品德熏陶、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職責。特級教師劉國正說:“語文老師如果說是個什么家的話,我說應該是個‘雜家’;應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曉,文學知識,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以及某些科學知識,都應該具備。”
語文學科內容本身就包羅萬象,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更加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自身的非專業素養,同時應有自己較為深入的研究板塊,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游刃有余。正所謂“一桶水”和“一瓢水”的關系, 我們語文教師要做的是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2、傳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盡管提高教師素養的途徑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中學語文教師自己堅持不懈地學習。從像于漪、余應潮這樣的優秀教師同時又是著名的語文教育理論家的成長過程來看,不難發現,他們始終堅持不懈的完善著自己,保持著閱讀文學書籍的習慣,同時持之以恒地保持對文學濃厚的興趣。他們這種自我發展的主體意識,激勵著我們要善于向他們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多閱讀教育專家和優秀同事的專著、論文、感悟、心得等,還要多觀摩他們的示范課,吸取眾家之長,幫助自身提高專業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每一個人,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做終身學習者,要有強烈的學習需要,只有這樣,語文教師才會從讀書生涯中懂得終身學習的價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3、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語文教師是一種嚴峻的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語文教師必須進行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與教育行為的轉變。我們現在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學習方式的革命,更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民主的革命。教師只有適時引導,鼓勵學生去探究,這樣才能有所思,有所得。從而達到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
當語文老師備一篇新課時,是參看教參,照本宣科?還是自主閱讀,解讀文本?我認為教師不妨嘗試一下通過自己的閱讀來品出文章的味道,通過這種感受使學生獲得同樣的體驗。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不僅備課我們需要轉變理念,我們同樣也需要吸取眾家之長,轉變教學思路,培養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為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
4、增強反思科研意識。
新時代的教師是集“反思型、學者型、創新型”于一體的新型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凸顯智慧的特征,就必須做到會反思,擅長反思。教師可以從反思上課的效率、處理突發事件的教育機智、教學策略、學生的反應等方面進行反思。還可以通過寫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朱永新在《走進最理想的教育》中提及“中小學教師寫教育隨筆是一種非常好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
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行動同樣不可或缺。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創新。可以考慮課堂上所學知識如何讓學生樂于接受,如何有效積累知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班級學生的特點,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針對自主學習方式進行研究探索,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5、培養良好的心理素養。
教師工作的繁忙與艱巨有時會造成教師心理上的失衡,所以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是每位教師都應學習的。教師積極樂觀的情緒可以通過教學過程投射到學生身上,這也是有效教學、優質教學的應有之義。擁有豁達開朗的心胸是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語文教師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學生的錯誤,能夠在同事面前謙讓就會在學生群體與教師隊伍中無形的提高自己的聲望。反之,即使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是古代文人面對逆境和不順的堅韌態度,現代社會的競爭性也滲透到了學校當中,語文教師既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也要關心自己的職稱評定、家庭等教學以外的事情,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長時間的高壓狀態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最起碼的就是要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熱忱之心,失去了這一點語文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所以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缺點,培養堅韌的毅力很重要。
結束語
教育是一種生長。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全方位的成長,就相應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進步。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是發展所需,也勢在必行。由于本人知識有限,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尚有膚淺,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批評和指正。最后,用宋人張載的《詠芭蕉》作為結束語“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愿學新心養新德,長隨新葉長新知。”借此激勵每位中學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構筑時代發展之基。
參考文獻:
①劉國正。《實與活-劉國正語文教育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③朱永新。《走進理想的教育》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基金項目
本論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中學語文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19]-JKGHYB-11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