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得雙邊活動過程。要優化教學過程,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應根據教材特點,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置學生于自由的環境中,愉快的學習,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最終使我們的培養對象由知識型過渡到能理型。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拓展補充,快樂氛圍,想象表演,滲透方法
一、拓展補充,豐富語文課堂
在語文教材中,有一些科學常識性的文章,如第八冊《太陽》,課文內容并不艱澀難懂,卻比較枯燥。怎樣將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呢?我想到了借助課外知識。據我了解,大部分學生家里都有《十萬個為什么》、《中國大百科全書》一類的融科學與知識為一體的書籍,通過閱讀,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于是,我布置了查找太陽資料的作業。
從查閱中,同學們知道:太陽是銀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體積比地球大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3400倍,表面溫度約6000度,內部溫度約15000000度內部經常不斷地進行原子核反應而產生大量的熱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距離地球與約為一億五千萬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它旋轉并且從它得到光和熱。在課堂教學時,我先清同學們紛紛根據資料談一談對太陽的認識,把抽象的文字變成生動的語言,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促進了対文字的埋解。在講授課文時,我大膽取舍,從寫作方法上切入課文。通過分析,同學們學會引用神話引起瀆者興趣,增強文章趣味性的方法,還學會了運用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進行說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拓展補充課外資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維多利諾十分重視教育環境的選擇和教學情境的設置,他提出盡力使學生在愉快和歡樂的環境中學習。讓學生學得快樂,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題西林壁》是蘇軾的作品,蘇軾在詩詞散文的創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作品揮灑自如,明快豪放。通過查資料,同學們對蘇軾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加深認識,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有關蘇軾的小笑話:相傳,蘇軾和妹妹長相各有特點,蘇小妹額頭突出,蘇軾臉型較長。一日,蘇軾作詩諷刺妹妹的額頭“香軀猶在閨閣內,額頭已至畫堂前”。蘇小妹知道后,作詩回諷“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聽這個笑話,同學們捧腹大笑,不僅感受到了蘇軾的才華,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同學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三、發揮想象,演活課本劇
少年兒童天性好動,想象力豐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他們在活動中直接接觸。課本劇表演就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想象,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通過塑造人物,創設情景,使表演者與觀眾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思想感情。
《半截蠟燭》一課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反映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諾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諾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在蠟燭被例行前來檢查的德國鬼子點燃的危急關頭,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在帶領學生初步理解了課文后,我把學生分成小組,引導學生注意旁白語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氣、動作和神態。
同學們經過分工練習后,準備了簡單的道具,不僅把課文內容由文字變成了生動的畫面,還加上了自己的創作想象,豐富了人物形象,充分體會到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課本劇表演調動了同學們的各種感官,講臺成為了他們展示的舞臺,每個人都在表演創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方法
提到寫作文,很多同學都感到困難,一是不能從繽紛的生活中選取材料,二是不會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閱讀教學時滲透習作方法,較好地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
《窮人》一課的開頭有一段環境描寫,屋外的寒風呼嘯與屋內的溫暖舒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抓住“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來突出主人公桑娜的勤勞。別看桑娜一家住的差、吃得差,可是他們并沒有被命運打倒,在窮困的生活面前,桑娜依然保持著勤勞的品質,整個家被她收拾得整潔而又溫馨,多么令人敬佩呀!桑娜勤勞品質的突出,環境描寫的有力烘托是功不可沒的。
這一課作者還運用了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來突出主人公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品質。桑娜抱回西蒙病故后留下的兩個孩子,她不知該如何面對丈夫,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還有她熱愛丈夫、同情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當漁夫得知要撫養鄰居的孩子后,他說:“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一個“熬”字,體現了漁夫與桑娜一樣,都有一顆樂于助人的愛心。教學時通過對人物心理、語言的分析,使桑娜和漁夫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
有了課堂的指導滲透,同學們對運用語言、心理、環境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在接下來的小練筆中,大家都在學以致用,習作難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總之,語文課教學應該向著多元化、豐富化發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調動積極性,發展個性,鍛煉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兆鋒.營造快樂物理課堂氣氛的點滴體會[J].甘肅教育,2016(20):118.
[2]曹愛華.質疑,求異,想象——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