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區角游戲是幼兒教師結合幼兒意愿創設的游戲活動,遵循“適宜性·發展性·整體化”原則,設計科學區角游戲,把握適當介入時機,捕捉幼兒游戲點滴行為,幫助幼兒實現區角游戲構思,動態生成區角游戲內容。本文以《娃娃家》區角游戲為例,闡述區角游戲的具體教學設計。
1區角游戲教學設計背景
《娃娃家》角色游戲是幼兒日常生活的映射,幼兒對自己真實寫照是非常熟悉的,如睡覺、刷牙、洗臉、吃飯等,在生活中幼兒感受長輩的照顧,但是他們從內心深處也想要像長輩一樣照顧他人,故此幼兒對娃娃家的游戲內容是很感興趣的,故此我們設計區角游戲——《娃娃家》。
2 區角游戲教學設計目的
《娃娃家》游戲目的:(1)激發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熱情,產生對游戲活動的興趣;(2)在游戲中學習扮演長輩角色,反映自己的生活日常;(3)能夠在游戲中遵守區角游戲規則;(4)在區角游戲中,能夠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3 區角游戲教學準備
《娃娃家》游戲準備:(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在區角游戲中參與過“抱娃娃”的游戲,認識餐具、炊具;(2)區角游戲物質準備,投放區角游戲材料,如炊具(勺、湯匙、碟、鏟、鍋、碗、煤氣灶)、電器(電冰箱、空調、電視機、洗衣機)、用具(鏡子、梳子、毛巾、臉盆、抹布、被子、掃把、笤帚、枕頭)、家具(床、桌、椅)、食品(蔬菜、面包、肉、水果)、娃娃家玩具(奶瓶、娃娃)。
4 區角游戲教學實施
(1)激發興趣
教師給幼兒講“娃娃家”游戲小故事,引入游戲活動。在小故事講解的同時,一一展示娃娃家游戲材料,幼兒認識游戲材料,討論材料使用方法(說一說自己認識的物品,示范物品使用方法),讓幼兒產生游戲興趣。
(2)實踐操作
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對游戲活動進行巡視指導(創設娃娃家,讓幼兒自由游戲,充當某角色,使用物品)。幼兒自由選擇在娃娃家不同的場景中游戲,放松自己,表現自我。
幼兒教師對游戲進行觀察推進。其中,觀察,在游戲中看到幼兒的游戲興趣,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游戲。記錄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看幼兒與同伴的社會交往能力,引導幼兒自主游戲,大膽游戲,與同伴一起合作。但是,也有個別幼兒會脫離游戲;推進,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滿足于自我操作,但是幼兒角色意識相對較差,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在游戲中,幼兒有的時候很難與同伴交往,需要教師在后續階段繼續指導,讓幼兒有更多交往、分享機會。
(3)分享交流
幼兒回顧活動:讓幼兒就自己的游戲體驗,說一說游戲感受和遇到的困難,討論解決方法。圍繞娃娃家游戲,讓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大家今天很能干,在游戲中用自己的雙手,做了很多事,老師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也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幫爸爸媽媽做自己能做的事。
5 區角游戲教學反思
幼兒年齡小,有著愛模仿的特質,教師設計《娃娃家》區角游戲,為幼兒提供逼真的游戲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大多數幼兒能夠模仿行為日常生活,但也有個別幼兒存在游戲障礙,需要在后續游戲中對這些幼兒進行特別關注,幫助幼兒更好的參與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