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萬龍
摘 要:在現代教育體制下,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理念,因為只有健全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讓小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成長起來。同時,也可直接作用于學科教學,利用小學生的積極心理與優良感受去優化教學效益。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本文將從全面觀察,準確判斷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溝通,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優化賞識,改善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如何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小學英語;心理健康;優化策略
在常規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會單向對學生提出課時任務要求,希望小學生可以自主調整學習狀態,反復記憶英語知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學生都能按時、按量完成英語學習任務的,所以這一看似簡單的教學要求也會給小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小學生在英語考試中考取了較低成績,承受了四面八方的壓力,那么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為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斷優化小學生的精神面貌,小學英語教師也必須要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全面觀察,準確判斷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的性格單純、直接,他們并不善于隱藏,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所以他們會通過外在行為與神色去展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對此,小學英語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行為表現,全面監測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據此判斷小學生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以便針對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及時消除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減少小學生的負面情緒。
就如在“My classroom”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借助教室內的物品與物品位置引導學生學習了本課知識,使其自主整理了名詞單復數知識。但是,通過觀察,筆者卻發現有少部分學生的表情十分嚴肅,而且漸漸出現了慌亂、緊張、不自信的神色。于是,在學生對話期間,筆者便主動走到學生身側,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問題,詢問學生是否產生了認知疑問。在筆者的關懷與開導下,這幾個學生勇敢地表達了個人疑問,而筆者也及時在課堂上為學生解疑,幫助學生順利突破了認知瓶頸。由此,小學生重新變得開朗起來,也能全身心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借此,筆者告訴學生,希望學生及時表達個人問題,不要隱瞞,否則勢必會加劇認知盲區,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
二、加強溝通,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溝通是小學英語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手段,也是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訴求的必經之路。常規的小學英語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溝通方式為主,且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要完成語法教學任務,所以大多數教師都不會主動去傾聽學生的心理活動。但是,這一點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而受到了否定,且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小學生不僅學得會、還能學得好、學得幸福、學得快樂。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加強溝通,善用傾聽藝術,由此了解小學生的成長問題。
在英語教學中,筆者會利用一切機會與學生溝通,詢問學生當天的心情、近期的經歷,及時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成長歷程。這就便于小學生及時闡述個人心理問題,由筆者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就如有一次有個學生表示自己開始懷疑學習英語的目的,也因此產生了疲憊的學習情緒,因為他在生活中很少能利用英語去與別人交際,且周圍人也從來不說英語。對此,筆者告訴學生,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告訴學生現在有許多行業都對人們的英語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希望學生可以沉靜下來,認真學習,主動與同伴、教師使用英語進行交際。
三、優化賞識,改善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與指導會是小學生進行自我判斷的基本依據,也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試想一下,如果小學英語教師經常批評學生,否定學生的努力,那么小學生是根本無法形成愉悅、積極的學習心理的。反之,如果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全面賞識學生,十分在乎小學生的學習情緒,那么也必然會讓小學生產生健康的心理感受。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優化賞識教育,切實改善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就如在“Hello”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引導學生學習了英語中常用的打招呼方式。由于小學生們在周圍人的影響下,習慣了用hi、hello來打招呼,所以很快便內化了本課知識。面對學生的積極語言表現,筆者毫不掩飾地賞識了學生,告訴學生英語的應用性很廣,希望學生可以繼續觀察生活、搜集生活資源,及時用英語來完成現實交際。另外,在英語課上,如果學生能夠產生優良的學習表現與思維品質,筆者同樣也會賞識學生。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優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不僅影響著小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學習表現,還關系著小學生的成長態度,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健全學生的心智,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龔亞琴.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張悅.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實踐[J].教書育人,2018(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