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軍琴 宮鐵莉 郭粉霞
摘要: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傳統的作業注重量大而統一的書面形式。設置輕松有趣的化學作業非常必要,特別是設置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并且經過簡單的合作就能完成的作業尤為重要。設置輕松有趣的化學作業非常必要,特別是設置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并且經過簡單的合作就能完成的作業尤為重要。有趣的化學作業不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與課本知識密切相關,這樣才能達到讓學生鞏固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目標。
關鍵詞:化學;假期作業;學生學習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傳統的作業注重量大而統一的書面形式。在檢驗記憶性知識方面達到一定的效果,有時為了達到教學效果而增加作業的數量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過大,并且無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設置輕松有趣的化學作業非常必要,特別是設置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并且經過簡單的合作就能完成的作業尤為重要。有趣的化學作業不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與課本知識密切相關,這樣才能達到讓學生鞏固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目標。本文從5個方面進行設置。
一、實驗課作業的設置
假期有空閑時間,所以可以設置一些家庭小實驗或者幾個人合作的小組實驗,讓學生在家里完成并記錄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上課時既能加深實驗印象又能節約時間。例如讓學生觀察云縫隙里和樹葉空隙里透過的光線形成的丁達爾效應;親自做雞蛋湯或者煮荷包蛋觀察蛋白質的變性實驗;幾個同學一起找幾個鐵釘分別置于水、食鹽溶液、醋酸溶液、小蘇打溶液中,置于液面和空氣的交界處,觀察并記錄鐵釘的生銹與否,生銹的速度快慢,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一課時就可以直接用這些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二、制作教具的假期作業
教學需要用到一定的教具,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設置一些小制作方面的作業。上課時就可以把學生制作的模型作為教具。這樣不僅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還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讓學生用超輕黏土做甲烷、乙烯、乙炔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制作足球烯(C60),這個是既有挑戰性也有趣味性的作業;還可以讓學生們利用一些廢舊的金屬學習制作原電池、電解池的裝置,銅、鐵、碳棒、導線等這些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也是電池原理中最常用的一些材料,學生制作電池裝置的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激發和督促學生對電池工作原理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電池工作原理的理解。這些模型上課時還可以當做教具來用,一舉兩得。
三、體驗型化學作業——收集教學案例
教學中往往離不開案例,利用其他的案例難免讓學生覺得離自己很遠,無法理解,導致無法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因此,可以設置一些以“體驗”為主的化學假期作業,把學生的這種“體驗”作為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印象深刻,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效果。例如夏天人們最容易受蚊子的攻擊,而且蚊子要了的皮膚特別癢,還會出現紅腫現象,但是用肥皂水就可以很快緩解這種癥狀,這其實是甲酸與堿性溶液的中和反應,
教學過程應用學生的“體驗”作為案例,不僅結合了學生的“體驗”,也讓學生們加深理解了新課的相關內容,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鞏固新知識的假期作業
鞏固新知識除了做假期作業的方法之外,可以設置一些學生自主復習鞏固的靈活性作業。例如,對于學習底子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布置其利用思維導圖總結每一節每一章的知識點,重做課后習題進行鞏固,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布置其做一些類型題,總結這一類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效率;還可以讓同學們制作材料卡片,把本學期學過的概念、定律、反應原理、化學反應方程式等設計制作成自己喜歡的卡片樣式,既能復習歸納新知識,也便于以后復習再用。
五、拓展視野的假期作業
拓展視野,增加課外知識,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是的重要途徑。有關拓展視野方面主要設置一些搜集資料的作業,讓學生上網、看書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來完成。例如學《物質的分類》之后,讓學生去超市或者圖書館觀察物質的分類方法,思考人家的分類依據,畫出分類圖示;讓學生上網學習新的垃圾分類要求,對自家的垃圾按照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等進行分類。學習了《鹵代烴》之后,可以讓學生查找生活中用鹵代烴為原料的用品,并分析其成分、用途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并通過查閱化學文獻等資料形成調查報告。也可以讓學生和菜農進行交流,問問蔬菜都用到了哪些肥料,對這些肥料的有效化學成分進行歸納,這些化學成分對蔬菜有什么作用,對人體有什么作用而危害,查閱并整理資料,形成調查報告;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科普書籍,有關化學史的、化學家的故事,化學與軍事、工業、農業、漁業、牧業、環境、日常生活的關系等等。在獲得這些趣味性強的化學課外知識的同時,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化學的信心。如果學生具有一定的課外知識,還會有效的促進化學課的教學。
六、結語
作業作為學生對知識點鞏固的的一種方式,不能把做化學作業變成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應該成為學生學習之余的一種愛好。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應該做學生的“墊腳石”,而不能成為學生的“絆腳石”,要設置輕松有趣的假期化學作業,不僅僅是鞏固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行動、學會學習。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輕松有趣的化學中來,化學學習將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車肖華:高中化學新課程作業設計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7
【2】李賢生:新課程改革下對化學作業的思考【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6
【3】孫堅:新課程背景下假期作業布置的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6年05期
【4】王蘭英;王忠新:生物假期作業的設計【J】山東教育,200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