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和
摘要: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學及古詩歌來講,內容較為晦澀,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應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針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納文言文知識,培養學生鑒賞和運用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一直是一個難點,經常使學生感到“苦不堪言”。由于文言文存在的年代久遠,時代背景也與我們當下的社會相差甚遠。所以,文言文理解起來要比現代文難得多。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對文言文學習進行探究,穩步提升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本文主通過剖析描寫方法、評析具體事件、結合語境教學、直觀教學模式這四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尋找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剖析描寫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等方面可以正面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環境刻畫能真實反映文章當時的社會情況,將人物置于時代環境中,再通過人物環境凸出時代特點,從側面去襯托人物的性格。教師在課堂上剖析描寫方法可以讓學生對古人的文章章法有所了解,具體形象地人物也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這一課時,筆者從人物正面描寫側面襯托方面給學生對荊軻這一形象做了分析:荊軻作為普通刺客,被太子丹的謙恭禮賢感動,遂自薦:“臣愿得謁之”,說明荊軻是個知恩圖報懂得感恩的人,他敢于擔當的俠義之風與樊於期自刎報答太子形成對應,一個義勇剛烈,一個舍生取義,兩個人的性格刻畫相得益彰,兩相對照,通過樊於期的行為將荊軻的人物性格刻畫得到升華,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決定而太子丹的多疑急躁,打亂了荊軻提前做的周密安排,這一細節刻畫不僅反襯了荊軻為國家考慮,思維縝密同時也反映了他容易動怒的性格弱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設置了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其他描寫方法方面分析尋找荊軻這一人物形象,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評析具體事件,感知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具有多樣性,一篇文章中,人物的主次性格也會特別分明。理清全篇文章的大體脈絡后,再具體分析具體事件中人物特點,人物形象便能全面呈現在學生腦海里。
例如,在教學《鴻門宴》這一課時,在對全文結構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把握后,著重分析宴會中的教學片段:在觥籌交錯殺機四伏的宴會上,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暗斗是如何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性格特征?輔助板書設計,給學生一一分析該片段三起三落的情節描繪,通過分析其中范增、樊噲、張良與項莊的行為,反襯主要人物項羽率真寡謀和劉邦果決有謀的性格特點。通過分析山雨欲來的形勢變化、鮮明的人物對比、緊張的氣氛映照,使得人物性格生動鮮明,躍然紙上。
三、結合語境教學,將其復歸原文
在文言文中也有一些詞是可以直譯的,但是這也不代表就能完全以現代漢語的意思加以解釋。不管是這些“普通”的字詞,還是上文中提到的有其特殊性可以重點掌握的詞,歸根結底都是出自文章,都是為準確地解釋句子理解文章而服務。所以所有的實詞分析方法,一切的依托都是文章的大意,只有在上下文的連接中說得通,這個解釋才是合理的。
其實在有些時候,因為文言文課堂學習的流程大多是先找出重點字詞、句型詳細解釋,然后在在此基礎上通順文章大意,這樣的模式不可避免會將重心放在零散的知識點之上,而會不自覺忽略全文的整體性。但是我們要知道考上上文言文可并一定是課堂上所熟悉過的文章,其中有些字詞的解釋也未必是非常熟悉或者曾經見過的詞匯,所以即使在平時學習中也不該忽略根據全文推斷詞意的能力,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在不看注釋的前提下自己試著去解釋一些重點詞匯,這樣的練習下會使學生縱觀全文、結合語境分析詞意的能力得到鍛煉,對文言文實詞學習也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四、直觀教學模式,理解修辭句式
直觀教學,指的是通過感官直接獲取知識的過程。我們在向學生傳遞知識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感官系統,使身體機能與知識完美配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單純的講解、和板書只能讓課堂變得更加單調和枯燥,完全沒辦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合理運用教學輔助設備,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相結合,用生動直觀的圖像和視頻向學生傳達教學內容,或者創設教學情景,使文中的句式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學《蜀道難》這一課時,學生只有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調,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達到品味浪漫主義風格的教學目標。所以,筆者就使用了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輔助,多角度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首先,筆者用很多媒體引入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代表作家。然后,筆者用多媒體播放名家對本詩的閱讀,讓學生仔細傾聽詞句的讀音,注意語句的抑揚頓挫,感受詩歌中的情感表達。之后,筆者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詩歌,進行整體感知。朗讀過后就是每一段的精講分析,以第一段為例,開篇兩句中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筆者讓學生對此句進行分析,理解全詩的情感基調,為下文張本。又如,在《蘭亭集序》一文中,也存在大量的特殊句式。如,“固知一生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其致一也”。這是一個典型的以“也”字結尾的判斷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它結合文章中其他判斷句做成對比課件,引導學生對判斷句的句型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如此,運用直觀式教學模式,就能引導學生理解具體的修辭和句式,準確掌握文章內容。這個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系統,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中文言文變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受眾不變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多去嘗試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文言文的良好學習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分數優勢,更多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未來文學素養的積累與文學審美。同時文言文也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作為教師,當義不容辭地將文言文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而才能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周春燕.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06.
[2]王梓菡,王永宏.基于情景教學法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9(0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