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杰 王怡 陳雙雙 潘薛波 梁廣
摘? 要:經濟全球化帶來人才需求的國際化,高等教育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我國藥學高等教育在培養模式上與歐美日存在差異,然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合作發展空間巨大。通過國內外調研,構建起我校藥學專業留學生教育培養體系,包括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師資隊伍和管理監控制度,經過首屆留學生完整培養實踐,得到進一步優化完善,同時也促進本土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藥學專業;留學生教育;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9-0014-03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 demand, and higher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n the pharmacy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re is a huge space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roug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we have established an education system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pharmacy, including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plans, faculty and management monitoring systems. After the first complete training practice of overseas students, the system has been further optimized and perfec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ocal student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pharmacy major; foreign student education; culture system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在這40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在校學生規模,還是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我們都居世界首位。隨著經濟轉型和創新驅動的層層深入,政府對高等教育愈加重視,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日益關注。在國家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一目標的提出,從而在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十分明確肯定了教育,尤其是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于國家競爭力提升的直接責任,也為各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基礎。高等教育國際化是近二三十年來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驅動力和主流理念,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各國競相提出產業升級換代內在需求,中國醫藥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面對和參與其中[1]。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單元,大學只有真正融入教育國際化理念,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國際化實踐活動,才能在國際化教育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具備世界性競爭力。高校如能搶先抓住教育國際化這一重大機遇,率先實現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就獲得了參與教育國際化競爭的優先權,最終就有可能贏得教育、科技和服務的國際化優勢。
一、教育國際化,產業全球化
從成本效益角度,推進具有高校特色、引領社會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在地國際化戰略將是我國高等教育實現國際化第一發展階段的最佳選擇。而“在地國際化”是指“教育領域中發生的除學生海外流動之外的所有與國際事務相關的活動”,其目標是“通過讓所有學生在求學時期有機會接受國際理念與跨境文化的影響來提升自身能力和資格,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無疑在地國際化的重點在于自有學生的培養國際化意識,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生海外短期如一周半月文化考察和教學體驗項目,也可以是效果更好的學生交換項目,本科生、研究生的在長和規模上有差異,從而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都能夠得到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的體驗和認識[2]。誠然不同層次的學校也面臨著一些認識和經費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和學生家庭來共同解決。
僅有本校學生的國際交流與發展這還不足以完全體現國際化,我們還必須擴大國外生源的本地教育和培養,實現外國學生的在地國際化。因此我們提出申請開辦藥學專業海外留學生教育計劃,得到當時學校分管領導的支持和肯定。發起藥學國際化教育,還與本地國外商會活動有關,他們在非洲大陸經營多年,發現很多國家醫療水平整體落后,常用藥物短缺,藥學人才嚴重缺乏。原本考慮與國內藥企聯合在非洲建立藥廠,而人才培養得先行,因此也就與我校聯系是否可以招收當地學生來我校藥學培養,學成后回國到所辦藥廠工作,這樣如能招收學生并培養,學生就業也解決了,會形成良性互動。如此好的機會,更加激起我們興辦藥學專業海外留學生培養的興趣。然而后因商會所在國發生戰亂,藥廠沒有辦成,而我們留學生教育事業卻做了起來。
二、內外調研,構建方案
對于本土藥學專業主要培養面向本省及鄰近地區的醫療單位、藥物生產或營銷企業、研究院所等,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工作的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實踐創新能力和開放視野的應用型藥學專門人才。而藥學專業的留學生,他們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醫療水平和藥品供給與銷售和使用情況,都是影響我們制定培養方案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通過對生源地國住中國大使館的文教參贊,函詢藥學產業和藥品銷售使用情況,同時也從網絡收集可能的生源地的大學目錄,查詢世界上涉及藥物相關研究的期刊文獻,進一步了解這些國家藥物研發和使用水平及科研人力情況。這些是從學生角度來考慮制定培養方案。另外,國內綜合性大學或藥科大學,舉辦藥學留學生教育較早,而醫科大學藥學院舉辦則當時少,我們對僅有的幾所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通過這些調查,結合我國藥學本科教育質量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以及學校臨床醫學留學生教育的實踐,我們構建出藥學留學生教育的培養方案。
參考我國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為基本要求,培養適應留學生來源國家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及畢業后回國或到第三國服務的國際化要求,能夠從事臨床合理用藥、治療藥物監測、藥物生產、藥品檢驗、藥物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學制四年,學分160的藥學專業海外留學生培養方案。同請有關部門、專家和課程負責人進行多輪討論完善,最終定稿實施。
隨著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將結合學院學校實際,緊抓發展趨勢,更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促進我們本土和留學生的整體培養質量提升而不斷努力。
三、廣泛宣傳,穩定招生
我國的高等教育迄今也才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歐美相比,整體還處于發展時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處于逐年彰顯的趨勢和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未來前景可期。同時我們的大學在世界上的名聲還不夠響,因此還需要我們主動宣傳。為此我們建立全英文網站,拍攝雙語宣傳視頻,制作精美的宣傳手冊,通過各種途徑和場合進行宣傳,無論是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還是國家級論壇,也不輕視本地商會途徑。有了第一批學生之后,這些學生就是我們自帶的宣傳隊,如今我們每年招生規模穩定。拓展招生生源,促進學生回國就業或繼續深造,實現良性互動。
四、自培師資,外訓提升
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打造一支水平高、素質好的教師隊伍成為增強我院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發展國際化教育需要依賴大批愛崗敬業、德業雙修的教師,教職人員的素質起到重要的決定作用,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們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以改善教師隊伍的國際性學緣結構,為培養國際化、創新型的高素質藥學人才提供保障。我們先后派出老師出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與管理經驗,在國外學習與工作的經歷能夠使老師們開拓視野,吸收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師隊伍本身的國際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通過這些途徑和措施,雖然年青老師的英語水平和授課的技能技巧得到提升,但是還必須要進行考核,持證上崗。所有從未進行英語授課的老師,必須通過學院組織,院內外專家評審的試講和教學設計審查合格后,方能登臺授課,否則就先進行隨堂聽課,或者參與實驗教學的訓練,再次試講通過方為合格。不僅就此把關而行,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督教、督管和督學。
教學督導工作是根據國家教學法規政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教學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和保證教學質量的過程”[3]。監督與指導是教學督導工作的基本內涵。教學督導是教學質量控制和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管理機制,也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們校院兩級教學督導機構是相對獨立于其它教學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如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是專家咨詢性組織,具有靈活性、溝通性、學術性與非行政性特點。我們教學督導工作在藥學留學生教學中是持續不斷的,具備規范流程和檔案保存,督導信息具有及時性,實現螺環管理。
教學質量是留學生教育賴以良性發展之根本,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事關學院學校聲譽。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督導,有督重導,在與教師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更應側重于激勵引導一線教師,對于教學中的理念、方式方法、技術技巧,有利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都要加以肯定,尤其是注重從“三教”中心轉向“三學”中心的督導。發現教學工作與管理中的問題及時反饋。督導專家深入到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流于形式,使督導工作真正起到咨詢指導的實效。經過這么幾年的執行,所有課程都上完至少一輪,對于后續留學生教學,老師們更能駕輕就熟。
五、課程建設,注重實效
作者作為藥學專業留學生授課的一線教師一員,多年來一直從事臨床醫學和藥學留學生教育工作,發現在留學生的“教”與“學”中,通過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不但能提高教師的水平,更能促進留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繼而極大地提升藥學專業留學生學習效果。在留學生教育中大力推進數字化英文教學資源建設,豐富留學生的教學資源,亦可實現藥學專業針對性的教學與輔導,最終提升留學生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先后為藥學專業留學生課程建設進行課題立項,不同課程已經完成了數字資源本身的建設,部分已經掛在不同平臺進行教學運行,將借助全省統一平臺,擴大使用效率和惠及面,同時向本土學生開放,也向國家課程建設的“雙萬”目標靠近[4]。
六、實踐教學,院企協同
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是藥學類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人才培養中“三基”之一,藥學專業海外留學生實驗教學體系是否合理完整,將直接反映本專業是否能夠培養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藥學人才。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習慣和信仰、教育背景和知識基礎參差不齊,但實踐動手的意識一般較強,在實踐教學設計上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留學生的藥學專業課實驗教學體系構建中,如果因為兼顧學生的基礎而大大簡化實驗課程,將降低留學生培養質量;如果實驗室平臺使用的儀器、試劑標識都僅用中文,也不利用漢語水平和基礎還缺乏的留學生使用和操作,甚至導致實驗事故發展,因此我們都提供雙語標識。更不能進行中外學生混合教學,這樣存在語言交流、課堂管理和教學效率的問題。我們藥學專業本科留學生,培養計劃和教學內容的框架與國內藥學本科生趨同,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由于留學生教學計劃中沒有思政系列課程、英語課程和體育課程,相對教學周數充足。在實驗教學體系建立中,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本專業留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情況,強調培養學生扎實的藥學相關實驗技術和基本的科學研究思維,培養學生嚴謹細致態度,尤其注重綜合性實驗的開設,以及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的內容,從而培養留學生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建設起注重能力培養和實踐技能訓練的留學生實驗平臺,并為之制定一系列嚴格具體的留學生實驗操作和評價規范,促進留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上述側重于校內實驗,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學生畢業實習,時間較長,面臨挑戰更大。過去我們實習醫院和藥企,都是本土學生帶教,不存在語言溝通問題,因此我們對于醫藥藥學部和藥企人員,請新東方老師進行語言培訓,進行帶教指導,明確帶教內容和任務,并通過學生進行反饋和實踐操作的考核,監控學生實習實訓的具體效果,為繼續完善提供基礎。通過實習教學檢查,既與實習帶教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問卷調查雙方的情況,有助我們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踐時間和項目,促進院企雙方在留學生培養中的協同性,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七、實施留學生教育,促進本科教育教學提升
通過藥學專業留學生教育教學的施展,師資隊伍的建立,也為本土學生的培養帶來新的變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下,國人自信地邁出國門,而語言能力無疑是制約其交流和宣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學生未來就業、深造、創業是否在華夏大地難以期許,但是大學奠定堅實的溝通交流的國際通用語言基礎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因此我們借助留學生的培養全過程,在本土學生所有課程逐步開設雙語課程,內容可以從一章開始,逐年增加,同時提供5-10篇該章內容相關的英文文獻供學生選讀1-2篇,提供大量英文練習供學生們選練,這樣一點一滴來慢慢浸潤式教育和影響學生的專業英語積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
如所有課程中涉及的專業術語在課件中都必須著錄英文術語,而且在考試中每門課都要求進行術語匹配的選擇題5道,涉及至少二十個專業英語詞匯或知識點。我們學生整體的基礎比起一流大學的還存在距離,完全英語授課時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是提升本科教學質量中一個小小的舉措,雖然不會立顯巨效,但終將會影響學生的成長與思維發展。
八、展望
藥學專業留學生教育教學,我們已經走過6個春秋,第一批“產品”也即將上市受檢。他們中有多位同學已經開始申請本校或外校藥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也有準備回國開展藥學服務,產品引進中國的,還有同學語言能力很強,準備作為兩國間的商貿交流做貢獻……。在這些同學四年的學習中,他們也深深地打上了本校烙印“有溫度有情懷,能做事能創新”,他們將是我們學校學院的新使者。
如何讓我們藥學專業海外留學生的路越走越寬廣,培養的層次越來越高,為學院學科發展,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添磚加瓦,為新時代藥學教育的國際化謀新篇,我們需要新行動、新方案、新戰略,體現溫醫人的新智慧和新力量。
參考文獻:
[1]江波,鐘之陽,趙蓉.面向未來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58-64.
[2]張偉,劉寶存.在地國際化: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走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7(03):10-17+120.
[3]王思思,郭麗君.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效用分析——基于理性選擇制度主義視角[J]. 中國農業教育,2018(06):30-35+94.
[4]何宗兆.關于扎實推進“雙萬計劃”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科教導刊(下旬),2015(05):179-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