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端 熊樂 楊自輝
摘? 要:2018年我國發布第一個高等教育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電子商務本科自2001年正式招生以來,發展速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是存在定位不準等問題。高校應根據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精準定位其專業特色,構建特色的電子商務本科專業體系。
關鍵詞:教育質量;國家標準;電子商務;專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9-0080-03
Abstract: In 2018, China issued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ince 2001,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enrolled students formally, and has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ccurate positio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curately orientate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a distinctive undergraduate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E-commerc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education quality; national standards; electronic commerce; professional features
一、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本科建設現狀
(一)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取得的成就
電子商務本科人才數量已經規模化。我國電子商務教育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和電子商務發展幾乎同步進行,主要表現為從事經濟學、管理學的部分教師開設電子商務的選修課,也有部分院校選拔低年級學生組建電子商務班,進行系統教學和訓練。1998年清華大學首次開設電子商務課程,2000年底和2001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分兩批批準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13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專業;隨后,第三批、第四批院校獲得電子商務本科專業辦學資格,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培養院校達到58家。自2007年開始,高校本科專業申請備案制實施以來,申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備案的高校快速增加,2016年開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已達到390所,2018年已達521所,已經實現了規模化人才培養的格局。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人才培養體系是人才培養工程的主要保障,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培養主體、培養規格、培養要素、培養評價、培養政策與制度等內容。從全國520多所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人才培養實踐來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設置較早的高校,在人才培養體系方面較為完善,體系指標設置較為合理,很多院校結合本校特色資源和優勢,人才培養突顯自己的體系特色,而電子商務本科專業設置較晚的高校,在體系建設方面相對較弱,特別是在政策與制度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評價指標等方面存在不足或缺失。但是,從總體來看,全國高校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初步建成,體系指標的設置正在趨于優化和提升。
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教學條件逐步改善。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本科院校更加重視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各大本科院校搭建起電子商務實訓室、建立仿真基地,配備了計算機硬件及相關軟件設施,為學生創造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基本上滿足了教學的需求;為適應電子商務技能培養的需要,由電子商務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等組織牽頭,與各高校聯合承辦了電子商務類的創新創業競賽平臺,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技能訓練的機會;由學校牽頭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充分利用兩者優勢,聯合開發教學,創新了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將來就業;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電子商務協會都會定期開展行業相關講座,搭建一個前沿性的交流平臺,促使學生了解電子商務行業的前沿知識、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定位不準。在制定過程中不夠深入地探究,得到的調查論證少、實踐經驗少,因此制定出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夠系統化與多樣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從學生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實踐操作能力弱,不能靈活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學習效果達不到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上不主動,缺乏創新,潛能開發程度小,沒有核心競爭力,與經濟社會需求不對接;電子商務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理想,出現了“學生找不到工作,學生轉行”等問題。從學校來看,學校對電子商務的定位偏向于計算機技術或市場營銷、商務管理,缺乏綜合性較強的電子商務定位;電子商務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學內容重復,教學方法99%相似,缺乏電子商務特色;教師教學基本上是口授,實踐教學過少,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電子商務本科師資力量不足。目前我們國家師資力量較弱,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商務、管理能力的教師較少。我們國家的電子商務專業起步晚,部分院校的師資主要來源于、金融、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它意味著部分教師不具備完整的電子商務管理知識系統,而另一部分教師來源于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電子商務實踐經驗還不夠,這就導致學科領域的差距與教學經驗不足等問題。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數量較少。根據2004年教育部規定的基本辦學條件指標,高校師生比的合格標準是1:18[1];但是部分高校在師生配備上存在“僧多粥少”的問題,專業教師數量相對較少。
電子商務本科教學質量不高。教學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學生成績不理想,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實踐操作能力較弱,考試分數偏低,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集中在及格邊緣;學生技能與電子商務崗位不適應,高校校企合作較少,缺乏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學生參與實訓的機會少,實踐操作能力弱,對企業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不熟悉;學生就業情況不理想。據調查,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大,但是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人才需求存在脫鉤的矛盾,造成應屆生就業不理想。
電子商務本科學生就業困難。就業困難主要表現為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口大,但是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對口工作;畢業生的能力與社會所需電子商務人才不匹配,高校過多注重培養綜合型人才,而企業急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目前各大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少,學生缺乏更好的實踐機會,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僅限于實驗室,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高校擴招,學生就業競爭較大,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迅速,電子商務人才的競爭形勢愈加激烈;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與市場需求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對接,從目前人力資源市場的人才需求崗位來看,明確標列的崗位多數是金融、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計算機技術等,直接標列“電子商務”崗位較少,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忽視了很多就業機會。
二、我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教育質量國家標準
重視教育質量標準已經成為各國提升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2]。《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是我國電子商務類專業第一個國家標準,對提升我國電子商務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該標準有10項內容和一個附錄構成,分別從概述、適用專業范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范、教師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效果、質量保障體系以及附錄課表對我國電子商務類本科教學質量標準進行了頂層設計[3]。
第一主要介紹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定的背景依據等基本情況。第二是適用電子商務(代碼為:120801)和電子商務及法律(120802T)兩個專業。第三是培養目標,指出電子商務類專業培養目標是適應現代社會商務運營、專業管理和技術服務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并為電子商務專業設定了“經管類”和“工程類”兩個人才培養基本方向。第四是培養規格,指出電子商務專業本科培養為4年,設定了4項知識要求、5項能力要求以及4項素質要求。第五部分是課程體系,設定了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總體框架,設定不低于140學分的課程總學分,并要求實踐學分不低于20%;專業課程設置了基本原則,包括4個知識領域,16個知識板塊;強調理論課程應包含基礎類、經管類、工程類以及綜合類課程;實踐課程應包括課程實驗和設計、項目實訓和實習、畢業論文等內容;核心課程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計“6+X”的核心課程體系。第六是教學規范,主要從教學過程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兩個方面進行概括性說明。第七是教師隊伍,分別從教師規模和結構和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兩個方面進行了設計,指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規模不少于8人,教師應在專業、學緣、年齡等方面結構合理,鼓勵聘請校外實踐教學師資。第八是教學條件,分別從信息資源、教學設施、教學經費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信息資源、教學實施、教學經費分別列舉了4項要求。第九是教學效果,分別從教學成果、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招生與就業等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設計。第十是質量保障體系,指出質量保障目標是以培養目標等多項指標為一體的保障體系;各個高校應根據質量保障目標體系,制定相應的質量保障實施規范、反饋機制、改進機制、評估機制、監控機制、質量認證等配套制度和措施。最后是附錄,涉及電子商務知識領域和與之對應的開設課程建議,以備高校進行針對性選擇開設。
國家質量標準是地方和高校制定自己的管理標準和質量標準的參照和依據[4]。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發布對電子商務類專業發展也具有標志性意義,為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范了我國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標準。有了國家標準,高校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上就有了藍本,各個高校可以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精準定位其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正確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減少專業重復建設的問題,有利于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電子商務專業辦學格局。
三、我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特色建設路徑
(一)挖掘本校資源優勢、精準特色定位
電子商務是一門文科與工科相交叉的學科,各高校應在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學校的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本校電子商務專業優勢,緊盯電子商務行業市場人才需求,精準定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基于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大致分為兩種:工程類和經管類,并且在文理方向上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工程類培養方向具有優勢的高校應側重掌握網絡技術和商務信息相關知識和技能,重點是網絡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滿足企業對網絡信息技術的需要;而經管類培養方向具有優勢的高校應側重掌握網絡經濟和商務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重點是商務運營與管理,滿足企業對經營管理的需要。各高校應緊密圍繞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對自身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進行專業、系統性的分析,選擇合適的精準特色定位,嚴格落實和規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相關措施及相關環節,致力于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5]。
(二)遵循質量國家標準、完善辦學條件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以及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要求,高校應該在辦學條件上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完善辦學條件。關于信息資源,要提供專業圖書期刊以及數據庫,建立線上線下共享的資源庫平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利用數字化的共享資源,結合其特點創設教與學的實踐環境,并對信息資源及時更新。關于教學設施,高校要通過財政預算以及招標等形式,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配備足夠的教學設備,并對其進行定期維修和更新管理,以滿足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需要。同時,要對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從業者進行相關培訓,使其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對電子商務教學設備的操作能力。關于教學經費,高校要保障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經費,滿足正常教學和科研需要,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并向教學一線傾斜,已建項目和新建項目經費合理有序使用。
(三)打造特色平臺、做大做強特色
打造高校自身特色平臺是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高校應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實習教學平臺。關于課堂教學平臺,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把線上線下資源充分結合起來,倡導互動式、案例式、啟發式等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匯報和考核等環節,從而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關于實踐教學平臺,高校應主動聯合政府與企業打造“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關于實習教學平臺,高校應從本校人才培養特色出發,尋找企業搭建全方位的實習平臺,通過一系列的實習培訓建立崗位意識、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以及業務開展途徑與方法,滿足企業相關崗位要求。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打造其他相關優勢特色平臺。上述特色平臺建設,高校要量力而行,結合行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并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
(四)構建核心團隊、加大支持力度
遵照電子商務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電子商務類專業師資規模應不少于8人,師生比不低于1:18,教師團隊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需安排合理。根據實踐教學需要,鼓勵聘請校外企業管理人員從事實踐教學。各高校應加大教師繼續教育支持力度,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種繼續教育,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學習和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和開展電子商務實踐教育教學,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學術研究或進入電子商務企業掛職鍛煉,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達到鍛煉師資隊伍、提高科研能力、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指導教學的目的。關于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志存高遠,貫徹“終身學習”理念,愛護學生,與學生一起成長,把愛教、樂教融為一體,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核心教學團隊。
(五)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保障體系
在學科建設中,各高校應圍繞電子商務類質量保障要求,建立成熟的、系統化的保障體系。第一,制定質量保障實施規范,落實質量保障系統的運作,并通過規章條例來確保其安全、穩定運行,為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特色路徑提供保障;第二,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不斷改善體系運營中出現的不足,對信息進行反饋,并及時作出回應;第三,開展制度化和經常化的質量評估,構建專業的質量評估體系,對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進行體制評測,從而起到完善與優化的作用;第四,確保有效監控教學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使其在操作與運行中能夠達到最優實施的目的,避免運轉過程中重大失誤的出現,能夠精準有效的起到質量保障作用;第五,加大投入資金比例,保證質量保障體系在運作過程中有充足的資金補給,能夠達到其預期操作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EB/OL].(2004-02-06)[2019-04-12].http://old.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0/201412/xxgk_180515.html.
[2]楊潤勇.關于構建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政策分析與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16-19.
[3]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89-893.
[4]國兆亮.建立高等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思考——來自英國的經驗和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7(8):47-51.
[5]賈立,等.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促進本科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3(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