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敏
摘 ?要: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城市和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為了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優(yōu)化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很好一種教學方法的改革。本篇文章就實現(xiàn)農村小學教學的生活化展開討論,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xiàn)存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城市與農村由于教學設施、教學能力的差異,教學工作差距較大。農村的師資力量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在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僅僅在課堂上灌輸機理論化的書本知識,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沒有進行教學方法的改變,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核教學工作的唯一標準,而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現(xiàn)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如果想提升農村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應該進行轉變,不僅要注重對課本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數學學習存在一定難度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邏輯思維性比較強,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小學生智力處于發(fā)展階段,不具有太高的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較低。再加上小學生的專注度不強,更容易被其他生動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而往往對過于抽象和理論性強的東西不感興趣。因此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也較為困難,數學學習存在一定難度。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過于理論化的數學概念會使他們理解困難。如果能夠立足于農村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氣息,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數學概念也就更加形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一)教材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常有概念和公式的學習,與其他科目相比較較為枯燥,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學習。而巧妙利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減弱數學教材知識的理論性,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聯(lián)系農村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生活所處環(huán)境和學生自身生活經歷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統(tǒng)計”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們回家數家里養(yǎng)的牲畜數量,分成禽類和畜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在學習用人民幣解決實際問題時,讓學生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里糧食的單價和數量,并進行計算,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的學習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并且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對教材知識的掌握,達到教學目標。要想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轉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很好的一條路徑。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而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是培養(yǎng)學生這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將生活情境融入數學課堂,有利于學生切實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比如在學習多面體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家中近似于正方體長方體的物體帶到課堂,以便近距離更形象地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和學習多面體的形態(tài)構成和形狀特點。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數學理論的概念化,使數學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拉開了距離。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立足于班上學生的普遍生活環(huán)境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對此有一定的親切感和熟悉感。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是構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的一部分,應該加以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能使數學學習增加趣味,但同時要注意生活情境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和關聯(lián)性。教師要巧妙應用數學教學生活化,有效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三)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分為課上和課后兩個部分,不僅教師的課堂傳授很重要,課后的作業(yè)布置也同樣值得重視。學生在課后擁有的時間比課堂上有限的學習時間要多得多,如何利用好課后時間學習數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后作業(yè)生活化就是及時的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過程,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起著引導作用。比如在學習計量單位時,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生活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稱量家中某一個物品的重量,并且將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用的以“斤”為單位轉換成“千克”和“克”。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既進行了有益的思考:思考什么物品的重量適合用來稱量,完成作業(yè)。也進行了探索和學習,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相應的概念:原來這一個物品或者這幾個物品重量大概是多少。課后作業(yè)的生活化有效地拉近了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距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后作業(yè)生活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對數學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農村小學數學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農村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有效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提升農村數學教學的效率。新課標要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而教材內容生活化、教學情境生活化和課后作業(yè)的生活化有效的拉近了課本與生活的距離,讓課本知識不再遙遠,能夠被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峰.淺析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8(14):106-107.
[2]羅堂明.關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2):177.
[3]高曉微.如何實現(xiàn)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農業(yè)與技術,2016,36(0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