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也顯然已經不能與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相適應,更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與全面化發展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學模式的改進、轉變與革新變得至關重要且尤為迫切。對此,本文將從轉變教師教學觀念、通過問題驅動教學、創設演示實驗情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與有效融入生活元素五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探索
化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轉變過去單向傳輸式的教學傾向和學生接受學習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情感態度體驗的優化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強調和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仍有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陳舊等諸多問題和不足,導致化學教學的停滯不前。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把握新課標精神,推進化學教學模式的改進與革新,最終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變傳授為引導
教學觀念可以說是教學行為的指導,課程改革要以教學觀念的改革為開端,從而更進一步地推動教學方法和形成的轉變。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轉變過去應試教育、教師本位等傳統的教學觀念,放下原本高高在上的姿態,讓教育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學會尊重學生并與學生展開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二、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問題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元素,是學生思維的啟發點和活躍點,更是學生探究的起點。科學、有效問題的提出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高中化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問題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化學知識重點難點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特征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和巧妙設置,以向學生提出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學習期待,從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產生的學習動機,自覺、主動地展開思考、分析與探究。
例如,在教授《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創設了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問題如下: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鎂條可以被點燃,那么鎂條在燃燒時發生了什么反應?鋁能否與氧氣發生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炊具中,一部分便是鋁制品,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鋁制品是否發生了氧化反應呢?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何規律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考,隨著學生們的思考與研究,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創設演示實驗情境,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高中化學是一門注重實踐與操作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最為重要的部分和內容,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踐能力。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基本形式,可以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實驗流程與具體操作。所以說,高中化學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相關的實驗動畫或者視頻,模擬和創設演示實驗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直觀的感知與觀察中學習、了解實驗過程,理解物質的反應的內在規律,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增強學生們的直觀感知,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創設了演示實驗情境。首先,筆者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實驗視頻,視頻中顯示了鎂條在不同濃度下的鹽酸中進行反應,同時,實驗員測定了單位時間內,不同濃度下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測定了密封容器內壓強增加的快慢,實驗結束后,實驗員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此時,筆者再讓學生們回顧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們歸納本次實驗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們知識的可利用性。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演示實驗情境,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強調和倡導的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將其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秉持合作教學理念,將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其次,教師則需要創設合作學習情境,促進小組合作的自然生成,讓學生可以自覺主動地在小組內展開溝通、討論、互動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和資源共享,從而在合作中提高學習的深度,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金屬的腐蝕和防護》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筆者為學生們構建了合作學習小組。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對學生們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任務,如下:金屬的腐蝕實質是什么?金屬腐蝕現象的發生可能有哪些方式?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是怎樣使鋼鐵生銹的呢?電化學腐蝕的原理是什么?任務布置后,學生們立即對此展開討論,各小組中成員相互配合,整個過程中,學生們都積極參與討論,經過學生們激烈的討論后,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有效融入生活元素,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和最終歸宿,化學知識更是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衣食住行有著密切關聯,所以讓化學教學回歸生活,能夠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幫助學生深入地學習與應用化學知識。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從現實生活入手,注意搜集各種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元素和素材,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此來還原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場景,優化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知識思維向應用思維的轉化,讓學生感受化學的應用價值,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教授《純堿的生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筆者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為學生們進行授課。在生活中,食用堿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但是,食用堿在很久之前是很難被生產出來的,由于純堿制作的流程復雜,需要的輔助材料較為昂貴,所以食用堿少之又少,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純堿的工藝流程得到改善,那么近代的純堿制作與之前相比做出了哪些改變呢?這時,筆者將時間交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通過課本查閱資料,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動力。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有效融入生活元素,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創新,是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發展提升的關鍵所在。所以,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必須要不斷學習與進步,并順應教育發展與課程改革的趨勢,通過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問題驅動教學、創設演示實驗情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與有效融入生活元素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最終實現高中化學教學實效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優化。
參考文獻:
[1]王姍.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和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104.
[2]孟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6(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