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忠
摘 要:三年級階段,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探索意識萌發的時期,通過探索自然,發現樂趣,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品格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有很多的名山大川,這些地方各具特色。了解這些山川地貌,景觀是學生接觸自然,感受大自然神奇之處的最佳途徑。三年級課本中有大量的寫景散文,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字記錄自然,展現自然的奇妙。所以,對于寫景散文的學習,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三年級? 寫景散文? 教學方法
人類從原始走向文明,從落后走向先進,離不開對自然的探索與適應。很多次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都離不開對大自然這座寶庫的挖掘。豐富的自然景觀是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洗滌學生心靈的珍貴財富。對于自然景觀的觀察與描寫,充分體現了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精神。因此,寫景散文是人類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探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資料。學習寫景散文,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下面,筆者就針對三年級語文寫景散文的教學方法進行探析。
一、從獨特視角,把握風景特點
寫景散文離不開寫景二字,對于自然景觀的豐富描寫,讓讀者對當地的自然景物有直觀的了解,是寫景散文重要功能。而寫景散文中,景物的存在方式又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同一個景物,不同的作者描寫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因為從不同的空間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季節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在寫景散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注重對景物特點的感受,而忽視了作者寫景的立足點。因此,在學習寫景散文時,教師要讓學生注意作者在景物描寫時采用的時間、空間的變化,從視角的獨特性中認識自然景觀。
例如,在學習《海濱小城》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注意每段開頭或者總括的語句。第一段說“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這是從空間順序上以仰視和俯視結合的視角進行的總括。之后又依次描寫了沙灘、小城里、公園里、街道里的景觀。使人讀來感覺層次分明,富有條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幾個空間上的變化來感受小城中各個地方風景各異,精彩紛呈的特點。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將不同地方的風景僅僅有條地進行介紹,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熟悉和熱愛。所以,注重對空間和時間視角的分析,是感受文中自然景觀的良好方法。
二、從寫作意圖,把握思想情感
不同的作者描寫自然景觀會表達不同的情感。正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同樣的風景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寫景散文很多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寫景,而是要表達一定的情感或者闡述一定的道理。學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擺脫為寫景而寫景的桎梏,以自由的思維靈活的感受每一篇文章,從中發現樂趣,有所感悟。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一文時,學生經常會被題目“金色”二字所束縛,認為作者喜歡草地金色的樣子,從而表達的是對草地的贊美。但實際上,整篇文章寫的是草地從綠色變成金色的原因。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發現了蒲公英的花瓣合攏和散開時草地就會呈現出不同顏色的這樣一個自然現象。作者表達的重點已經不是對草地風景的贊美,而是對大自然奇妙之處的贊嘆,從而教育學生要善于觀察,在自然中探索知識,增長見識。
三、從語言之美,感受風景之美
寫景散文離不開優美的語言。寫景散文是語言之美與自然之美的高度融合。在實際的閱讀中,很多學生容易只注重寫景散文寫了什么景物,而忽視了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這些景物。語言文字進行寫作不僅是讓學生增加知識,還要引發學生進行想象,從品味文字中獲得美的感受。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文章中語言特色,藝術手法的運用,從深入的角度感受作者用文字呈現的自然之美。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才能夠理解語言強大的表現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到“雨”這一事物在文學審美中獨特的意義,從“雨”本身的涼爽、輕快、純潔出發,感受文章風格,探究文章主旨。這樣學生就能理解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比喻與擬人的修辭,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是一曲豐收的歌”。作者以這樣比喻和擬人的修辭為總領,以巧妙的語言將秋天的雨的各種特點以獨特化的語言表現出來,讓人感覺生動、活潑又形象。所以,注重文章的語言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在觀察景物時的用心、描寫景物時的用情、感受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情。
四、從自然之中,采寫優美篇章
寫景散文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教學中的重點。自然景觀是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景觀,它是無聲的,卻又是充滿了動感的。閱讀寫景散文,能夠學會基本的寫作方法,但進行大量的寫作,從自然中選取素材,形成有自我思想與風格的文章,更能體現學生對于自然的觀察與理解,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見識,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品格。在實際的學習中,很多學生認為自然景觀無非就是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因此認為寫景散文只是這些事物的羅列于拼湊,擔當學生真正用心來寫作時,就能對自然產生真正的理解。所以,寫景散文的寫作是學生了解自然的良好途徑。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春天”為話題進行寫作。學生在剛開始時會認為就是描寫嫩綠的小草、飄揚的柳枝、歌唱的燕子、輕柔的小雨、耕作的農民等司空見慣的事物,從而寫出千篇一律的作品。但當學生真正深入自然,用心感受,就能發現小草破土而出需要在寒冷的冬季就生根發芽;小溪歡快流淌,需要無數點雪花經受太陽的融化。原來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樣的來之不易,經受著無數痛苦的考驗。這樣學生就能對自然產生新的認識,寫出有深度,有思想性的作品。
綜上所述,寫景散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實際學習中,教師要避免只讓學生籠統地認識風景特點,而不從細致獨特的角度去分析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寫作視角、寫作意圖、語言之美去感受文章,還要進行大量的寫作,從自己的觀察中獲得對自然獨特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理解寫景散文是文字之美與自然之美的高度契合、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讓“走心”閱讀走進寫景散文教學;郭賽琴; 鄭業芳,職業,2019-06-15.
[2]創而有韻,新而有味——景物描寫手法在寫作中的創新運用,秦曉艷; 胡晶晶,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9-05-20.
[3]散文教學需念好“三字訣”;張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