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福
摘 要:高考對高中政治學科一直都存在導向作用,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都會根據高考模式、高考考點來確定政治教學計劃。其中,“3+1+2”高考模式更加看重學生的自主性與個性化發展,所以高中政治教師要積極改善政治學科教學計劃。本文將從實施個性化教學,挖掘學生學習潛能;輔以人生規劃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優化過程性評價,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三個角度來分析“3+1+2”高考模式下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3+1+2”高考模式、高中政治、策略探究
在近些年來,我國在大力推行課程改革,而核心素養理念的出現也使得高考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3+1+2”模式便是最新的高考制度,“3”即指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的三門科目,而“1”則是學生需從物理、歷史科目中首選考試項目,“2”則是從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科目中選擇兩項考試內容。其中,政治學科作為再選科目,學科滿分為100分,需要學生全面展現自己的政治學習才能。這種高考制度變得更加公平、直觀,而且可以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易于各個高等院校選拔出合適的人才。同時,這一新高考制度模式的推行也直接影響了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圍繞“3+1+2”模式與等級賦分制進行教學改革。
一、實施個性化教學,挖掘學生學習潛能
“3+1+2”高考模式以等級賦分制來確定人才水平可以更加科學、精準地判斷學生的素質水平,促使高中生明確自己的人生成長方向。比如,如果兩個不同省份的學生在高考政治中分別取得了高分與低分成績,但是取得低分成績的學生卻在本省考生中的名次比較靠前,那么所對應的等級與賦分也會更高,考上重點學校的機會也就更大。這就可以切實改變“一刀切”這一傳統教學問題,需要高中政治教師積極實施個性化教學改革,全面開發學生的政治學習潛能,以便讓學生以更加優良的狀態去應對高考政治。
就如在“新時代的勞動者”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針對本班學生的認知差異設計了層次化教學任務,即低水平的學習任務為:牢記勞動、就業的意義,了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與維權途徑;中水平的學習任務為:正確辨別勞動的權利與義務,理解就業觀的本內涵;高水平的學習任務為:分析如何擇業、就業,懂得維權,理解《勞動法》的意義。接著,高中生則可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去探究政治知識,不必保持一致的學習節奏。比如,有的學生在突破了低水平學習任務之后,就在分析正確的就業擇業觀方面產生了理解障礙,難以理解新型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對此,筆者會借助一些就業案例幫助學生提煉正確的就業觀,幫助學生突破認知瓶頸。還有一部分學生有著較高水平的政治素養,所以筆者便要求他們客觀分析現代社會的就業形勢與壓力,借此總結出如何就業擇業這一問題的多元答案。
二、輔以人生規劃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
客觀來講,“3+1+2”高考模式給高中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多元的選擇權,但是部分高校卻針對本校各專業的人才需求對首選科目與再選科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如果要在再選科目中選考政治,那么高中生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傾向,否則將嚴重影響高中生的人生成長。其中,高中政治教師不僅僅負責傳遞政治知識,還承擔著德育責任,需要幫助學生做好人生規劃。因此,高中政治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必要的專業規劃指導,突出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制定成長與發展計劃,使其根據自己的智能特長去備戰高考。
就如我們班有一部分學生雖然選擇了政治作為再選考試項目,積極參與了政治學習,但是卻并不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走向,對未來十分懵懂,也不了解各個高校的專業需求。對此,筆者專門組織了一次“人生發展規劃”指導課,與學生大談理想與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夢想或者是興趣愛好,借此判斷了學生的未來發展走向。然后,筆者匯總了現在各所高校的專業劃分類型,以及各個專業對于首選、再選考試項目的實際需求,讓學生們意識到了人生規劃的重要性。接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政治學習水平去分析自己能夠取得的高考成績,對照相應水平的高校專業,分析自己的不足。其中,有不少學生都發現自己的現有水平并不能保證自己進入理想學府,所以他們會自覺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學習,盡最大的努力去突破個人底線。
三、優化過程性評價,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3+1+2”高考模式的等級賦分制使得高考并不是決定學生高考成績的唯一一次考試,而是需要兼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便于學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政治學習成效。對此,高中政治教師要積極優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即時評價幫助學生準確分析個人的的解題能力優勢與現有不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同時輔以必要的心理輔導教育,幫助學生堅定自信,促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迎接高考挑戰。
就如在“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引導本班學生分析了權利需要監督與制約的原因、制約與監督權利的策略與方法等基礎知識,使其懂得行使權力的本質是要為人民服務。在本課教學中,本班學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積極分析了權利需要監督與監督方法等理論知識,甚至有不少學生還主動結合了實時熱點新聞探究了本課知識,全面關注了我國政府的權利機制與監督權利機制,并大膽對此進行了個性化的討論。面對學生的積極表現,筆者及時肯定了學生的思考意識與正確的政治觀念,著重表揚了學生自主聯系時事熱點、我國政府權力機制等現實案例的思維能力,指出學生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將會使他們在高考政治中具備應試優勢,切實保護了學生的思考熱情。另外,針對日常的政治測驗、考試活動,筆者也會客觀分析試卷答題情況,引導學生自主反思,歸納解題規律,由此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
總而言之,“3+1+2”高考模式與等級賦分制雖然看似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但是實則卻需要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有明確的認識。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主動幫助選擇政治學科的學生制定科學的應試計劃,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為學生取得高考成功做準備。
參考文獻
[1]黃永福.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8.
[2]黃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程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