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晴
摘 要:現代社會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傳統的教學方式已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為了改變現在中學地理傳統教學的現狀,滿足現如今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采取行動研究、教育實驗等方法,研究出符合當代教育背景下的一套關于中學地理活動教學模式,并將該模式運用于課堂中。通過問卷調查法詢問學生對活動教學模式授課的影響,該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也能讓學生學到許多的課外知識,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及提高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中學地理;教育實踐;研究
1.活動教學模式也稱活動型教學法。
活動型教學法是一種新出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的一種適當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設置,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游戲、討論操作等去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或過程。地理學有區域性、綜合性、動態性等特點。因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有豐富的鄉土地理素材可以設計成活動方案來激發學生參與,因而將該模式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實踐具有其現實意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這本書中提到過的意思有:在教授課程的時候不要過度注重課本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主動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1]。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提倡自己主動學習、學會和同伴合作、探討,多參加關于地理的科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總結要學習的知識[2]。200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要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敢于實踐、敢于探究的精神[3]。打破以前的常規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現在的學生已經不再適用,我們要快速的尋找一個符合現在學生特點的教學途徑和方法。針對目前初中地理教學僅僅是教師在上面講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生在下面也理解不了老師的話語,達不到一節課老師想要的理想效果,只是白白的浪費時間,這就沒什么太大的意義。
2.活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和效果分析
2.1學生對活動教學模式的反響調查
在對活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建構完成之后,開始進行教學實踐,而獲取反饋的方式則是通用問卷調查的形式。
2.1.1調查的對象
對于活動教學模式反饋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來自于本校初二年級的兩個班級,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為五十五人和五十二人,在他們入校后對其實施兩個月的活動教學模式教學,之后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分析。
2.1.2調查時間該調查的時間為二零一八年九月十日和十一日。
2.1.3調查內容及分析
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對于活動教學模式這種形式上課的接受程度和活動教學模式下“三維目標”的完成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A班有百分之七十三的學生表示很喜歡這種方式的教學,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表示不接受,剩下的學生認為無所謂;B班則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表示接受,百分之十五的學生不接受,剩下的學生覺得無所謂。在“三維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其完成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九,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2.2活動教學模式授課效果分析
2.2.1短期橫向效果分析對于活動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通過檢測法進行橫向評價。
2.2.2檢測對象檢測的對象為本校初二年級A、B兩個班級,其學生人數分別為五十二人和五十七人,均為平行班。
2.2.3檢測時間 首測時間為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日,后測時間為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五日。
2.2.4檢測過程對兩個班級先進行傳統中學地理教學模式的教學,兩個月后通過考試的形式對其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其測試的成績顯示,兩個班級學生的地理成績平均分相差不大。然后對A班進行傳統模式的教學,對B班則是采用活動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出合適的活動方案,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來理解和掌握 地理現象。教學的主要內容兩個班級是相同的。在兩個月之后的成績測試中,A班學生的平均分為七十六分,B班的學生則為八十三分,八十分以上的人數A班有十人,B班只有二十人;六十分之下的學生中,A班有十人,B班則有兩人。由此可見,在活動教學模式下學習的B班學生在整體成績上明顯要高于A班同學,相較于之前兩個班級平均分相差無幾,可以明顯看出活動教學模式在短期內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成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了思維創新的空間和自主學習的平臺,是符合現如今教育教學的基本目標,值得被廣大地理教師所借鑒。
3.結論分析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經過活動教學模式實驗后的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比之前的傳統教育有了更大的變化。在教師實施活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緊跟老師的思路,和老師互動,并且自己可以想出一些問題,同伴之間設計互動的方案和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學生在設計和實施活動的過程,也自己找了許多需要的材料,采訪了關于這方面的專家。最終形成了論文或作品,為自己的比賽做準備工作。這種形式的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4.結語
總而言之,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升中學地理教學的成績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多多運用這種方法,并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對現有的活動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善,把這種方式推廣出來,讓更多的老師知道這種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Z],2001.
[2]李志寧.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活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
[3]劉舒暢.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變化及其課程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Z].國 發〔2006〕6 號,2006.
[5]周光發,謝韻.活動教學模式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