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容芳
摘要:在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持續提高。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啟蒙教育,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小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科學課程為了滿足該要求,并使小學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力度不斷增加,給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幫助。基于此,下文對小學生科學課程資源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并詳細分析了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給小學其他科學教師的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在當前時代快速發展與進步的背景下,對小學科學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也就是說,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與利用,通過這些課程資源讓學生明白科學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小學教科版科學教材為實例,對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了詳細分析。
科學課程相關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教學要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多種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開展科學學習,使學生置身于更廣泛的知識海洋中;其次,科學課程必須要對不同地區與社會背景的學生的需求有較好滿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有效滿足該教學要求,因此,相關教育人員要加強對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注度,并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一、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涵義
一直以來,對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都沒有確切的概念界定。因教學范圍與教學目的不一,所以對其內涵界定和外延界定具有較大的差異性[1]。通常情況下,小學科學課程在設計、編制以及實施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是可以稱作是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在學校中、家庭中、社會中以及自然中都存在一定的科學課程資源,既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又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現代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成為了一種載體,承載著科學知識、科學信息以及科學經驗,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具有十分廣泛的內容,科學知識的教學也不僅僅是課程上的知識,教學方法也不僅僅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科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將科學課程資源的探究性、廣泛性以及綜合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有效實現科學課程資源的最大化利用[2]。當然,教師開發和利用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時候,要與實際生活相符,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對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注意資金的投入,盡可能的減少經濟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利用課程資源的時候,要始終堅持相對適度的原則,這樣既使得科學知識與經驗更加豐富,又避免學生走馬觀花,簡簡單單的學習科學知識。
在開發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時候,始終要與教材相結合,不可以存在于教材之外,當然,可以不斷創新和完善開發方式。對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主要有課上和課下這兩種形式。課上的資源主要有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圖書館、實驗室、器材室等,充分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源;課下資源主要就是學校的設施,也就說利用校園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如校園當中的綠化植物,這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可以通過其讓學生有效學習植物、動物以及氣象等相關知識。這種走出課堂的學習方法將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科學學習中。
二、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人們在提到學校科學課程資源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會片面的認為是教材,教材是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但是并不是唯一資源。學校科學課程資源具有很多,如教師、教育管理者、教學設備(實驗室、圖書館、科技活動室)等,甚至校園當中的綠植也可以當作是課程資源。
1.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科學課程資源當中,最關鍵的一個資源就是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當中所含有的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3]。豐富教材知識內容,可以使得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展。教師在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對學校統一規定的教材與參考資料進行應用,還可以對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教學資源進行應用,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在科學教學中,還可以與其學科有效的結合起來,知識內容相互滲透,讓其他學科知識充實在科學知識中,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級下冊《植物》該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小學語文課文《小草,向前走》、《春天的聲音》等進行回憶,達到各學科的有機結合。
2通過學校管理者資源,對課程資源實現有效開發。在科學課程資源開發中,有一個最基本的資源就是校園管理者,其是一種媒介和載體,促進學校其他所有課程資源的發揮,并且他們直接影響課程資源開發的質量、層析、方向以及效果。學校管理者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實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校園管理者要充分認識課程資源概念,有效把握課程資源的開發方向,并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課程資源;第二,學校管理者對人的資源要有正確合理的運用,也就是建立和諧的教師與管理者關系、學生與管理者關系、教師與學生關系、教師與教師關系;第三,對外向合作機制進行有效建立,管理者對家庭資源、社區資源要有積極的開發與利用;第四,在學校建立兩種類型的教研制度,一種是學習型,一種是互動型,從而使得學校管理者對科學教學需求有較好的適應與滿足。
3.對教師資源進行充分開發,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科學課程資源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教師,因此,要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將其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首先,可以將具有科技特長的教師組織起來,成立一個教研小組,指導學校科學教學的具體工作;其次,讓教研小組當中的教師擔任科學教學,親自上臺授課,并有效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制作等實踐小活動;第三,讓科學教學經驗豐富的科學教師定期開展講座,同時積極鼓勵學校所有學生以及科學教師參加。
4.有效建立實驗室,豐富教學實踐。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自身所具備的物質基礎不僅是教學有效開展的基礎條件,也是影響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為了給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氛圍,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滿足,學校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實驗室。具體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將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的照片以及生平介紹帖在墻面上;可以在班級當中選擇一個小角落,開發一個種植角或者飼養角;將一些科普書擺放在實驗室當中;科學教師和學生一同做教學中所需要的教具、學具以及標本。通過這種濃厚的科學氛圍,將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來。
5.科學合理的利用校園網絡。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一個十分簡單但是很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校園網絡,想要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難度卻是很大。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小學生因為年紀比較小,判斷能力比較差,所以十分容易沉迷于網絡世界,并迷失自我。在這種情況下,科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陪伴,指引小學生通過校園網絡獲取與科學有關的知識與信息,了解科學世界的豐富多彩,使得小學生的科學視野得到進一步拓展,對科學知識與科學世界有更多的追求,進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成為優秀上進的小學生[4]。另外,因為課堂教學時間只有40分鐘,很有限,同時場所和教學資源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學生如果僅僅是通過課堂完成知識的學習,那么是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協助學生通過網絡深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使得科學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有效滿足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
(二)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其有直接影響。因為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家長也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在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中,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至關重要,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與發展。家庭課程資源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家長受教程度、書房藏書、花鳥魚蟲、家庭布局與設計、家庭電器的使用、家庭物品顏色搭配等,都是小學生科學啟蒙的重要資源[2]。小學科學教師要有效引導小學生從家庭環境中發現科學現象,思考科學本質,認識科學世界,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積極鼓勵家長一起與學生探究科學世界。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家長指引學生選擇正確的探究方法,并監督學生做好相關記錄,使小學生通過自身所掌握的探究方法對家中存在的科學現象進行有效探究,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同時,科學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建設工作,將其參與熱情積極調動起來,增強對孩子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并提高科學教育的關注度,將科學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家長、學生、學校三者通過學習來共同進步。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小加工或者一起種植一些植物,還可以帶孩子到田間對動植物的生活習性進行觀察,并寫觀察日記;可以與學生一起關注我國以及世界的科技發展趨勢。家長先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孩子通過模仿家長更好的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從而使得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社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大部分是在社區中度過的,所以說社區是孩子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活動情境,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加強對社區課程資源的挖掘,給科學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具體開發與利用措施如下:第一,對社區課程資源信息庫有完善的建設與管理,對社區資源進行優先選擇,實現社區與課堂的互動性與互補性;第二,對社會活動有積極主動的參加,與社區形成良好的關系,在科學教學中得到社區的大力支持;第三,做好社區課程資源開發的實施與評價工作,實時掌握社會教育成效;第四,將教學目標與相關教學資源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針對社區課程資源要做到心中有數,并確定社區課程資源對教學的作用;第五,在社區組織開展與環保相關的科技小活動[6]。另外,在社區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一同給社區提供服務。最后,要將社區中所具有的科技教育功能與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體驗過程,對科學知識與技術有更好的體驗與探究,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增強科學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具有非常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只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處理好資源之間的關系,并對資源之間的組合與利用進行優化,就一定可以給小學科學教學提供幫助。再加上當前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只有建立完善的課程資源體系,才能有效滿足現代科學教育的需求。因此,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進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麗.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0).
[2]王瑞霞.探討小學科學化學部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8).
[3]蔡友誼.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應用解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122-122.
[4]井春萍.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吉林教育,2015(31).
[5]林春艷.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10).
[6]麻芮.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思路分析[J].才智,201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