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四菊
摘要:隨著各種多媒體設備的迅速發(fā)展,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已成為一種潮流,并愈演愈烈。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試分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特點、現(xiàn)狀及前景,并給出在未來可供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少年強則國強”小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發(fā)展的希冀,他們接受教育一直是社會各界的關注點。教學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中的心智發(fā)育,從長遠來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基石就在此處。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小學逐漸實裝了投影儀、多媒體教室等教學終端,信息化教學發(fā)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亟須糾正。
一、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關系
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事先編排好教學內容,節(jié)省下板書、繪圖的時間用來對課堂內用進行更好的講解,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信息技術所展示的圖片、動畫演示等可以讓原本抽象的定義變得直觀,靈活多變的畫面又反過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專注度。另一方面,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拉近師生關系故功能,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頻率,便于對課堂方向的調控[1]。兩種教學模式之間不是替代關系也不是對立關系,它們彼此優(yōu)劣互補,如果能合理使用效果會不可比擬,前景明朗。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缺陷
(一)落后的教學觀念
現(xiàn)在還有很多老師固守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只用黑板和語言傳授語文知識,新設備利用率不高,讓本就注重意會的語文知識更加晦澀難懂,引發(fā)不出學生的共鳴。語文中一大重點的背誦也多是在學生還未理解內容的情況下死記硬背,并不明白文章表達的意思,久而久之會感到明顯的枯味乏燥,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能力更吸收不到真正的語文知識。
(二)教學資源與課堂內容不匹配
投影儀等新設備讓教學內容更直觀簡潔,但教師在使用設備時也應想到所使用的課件是否適合自己的課堂。在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尚處于探索階段,網(wǎng)絡上公開的課件大部分是專注于某一類的,很多教師缺乏使用經(jīng)驗,很可能收集到的教學材料不適合自己的教學習慣,而在試用時又沒有進行適應改良,導致教學中出現(xiàn)不對口的情況,降低了教學的整體效果[2]。
(三)信息技術被濫用
這點與第一點正相反,有時教師會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缺少師生互動。例如高年級的閱讀題中語境分析這樣難度較高、需要教師重點講解的部分也用圖像的方式代替,會連帶著讓學生也產生對多媒體的依賴,懶于細致分析文章,記憶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得不到鍛煉。這種情況下課堂氣氛整體壓抑,教師本人的存在感也被削弱,失去主導地位,很不利于語文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應對現(xiàn)狀缺陷的對策
(一)合理搭配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題材豐富,涉獵面廣且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而學生因為生活閱歷尚淺,老師很難將其中的知識完全展現(xiàn)。故語文老師應當結合所處環(huán)境,適當應用信息技術,有針對性地將課程內容中晦澀難懂的部分和多媒體強大的表現(xiàn)張力搭配起來,如此展開各類教學工作才能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設立更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
學生本身的知識量有限,在接受新事物時的速度也比較緩慢,所以建立起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理解課堂內容有很好的幫助。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最好的方法,老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可以利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尋新事物的天性去引導他們沉浸到課堂當中。比如在《晏子使楚》這篇課文里,老師可以通過使用視頻和典故的方式介紹春秋時代,使學生如同置身于那個時代,感受鮮明的時代背景;又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段小活動,讓學生扮演楚靈王和晏子對話,思考角色的言行有何意義。適當使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一個立體的平臺,多角度的感受知識,激發(fā)出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改善技術設備并規(guī)范使用
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使用狀態(tài)不穩(wěn)定,有設備老舊、維修速度緩慢等硬件問題;教師當中也存在不會使用信息設備導致違規(guī)操作和輔助設備五花八門、得不到統(tǒng)一的問題[3]。這需要教育部門盡快出臺教學規(guī)范,大力改善信息技術教育設備的使用狀態(tài)和后勤維修服務。對教師的新技術培訓也要提上日程,強化教師對信息化教育模式和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理解,充分考慮這兩種模式在課堂中所占的比重,從而保證教學方式的改進行之有效。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建立一個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擴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但同時也應意識到當下的信息技術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如教師團隊信息化技術水平高低不平、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比例失衡、教學設備不穩(wěn)定等一系列問題,這需要我們全體教師齊心協(xié)力,不斷完善,以求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更大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肖玉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4.
[2]韓梅.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7.
[3]呂劍茹.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