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群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并闡述了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對班級管理德育教育體系的構建途徑進行了探索,并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班級管理;重要性
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普遍規律不僅適用于日常教學工作、學科建設,同時對班級管理也同樣適用。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老師和學生的共同舞臺。好的班級管理會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利于正能量的傳播,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引導規范學生的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素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得德育教育,對構建德育教育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所謂班級管理,就是教師在學校(包括課內和課外)管理學生、引導學生的過程。班級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級管理體系的構建是以班主任為核心,也是由班主任為主導來設置開展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從而達到班級內部的有效管控。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的權威角色定位發生了改變,過去這種以班主任為權威體系的管理工作已經受到了極大質疑和挑戰,當今教育理念認為其體系嚴重制約管理效益,導致管理封閉,加劇師生沖突。素質教育更傾向于淡化老師的權威性,教師樹立行為規范,以身作則,形成道德規范標準,成為榜樣和表率以此引導學生,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在班級管理過程當中,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覺悟和德育水平,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國已明確規定教師在實施教育過程中要將學生素質作為教學主要內容,并充分強調了德育思想的重要性。所謂“以德育人”的本質就是要達到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目的。德育教育圍繞德育內容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德育為中心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德育教育可以說是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基本保障,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實現德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在新課標教學體系的要求下,班級管理的目標也發生了改變。從過去的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協作,把德育素養置于了管理控制的核心。德育教育以“以人為本”為理念,以學生素質為主體,充分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新課標教學體系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重視和強調。教師在新的理念下開展班級管理,調整自我角色界定,可以真正對學生實施素質培養,不僅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并且還能有效的提高班級管理的凝聚力。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尊崇人性化教育理念,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體會人文關懷,對于開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自律的習慣有極大幫助。
三、構建班級管理德育教育體系的途徑
(一)明確教育目標 ?確定管理方向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班級管理工作實施前,要先明確德育教育的目標,依照管理目標來設置管理內容,才能保證各項管理工作措施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目標是工作實施的前提,也是形成正確管理方向的依據。班級管理的目標構建,既要把握德育,又要把握管理。德育教育的實施是培養學生的品德、素質,而管理是調控學生的行為規范,兩者結合統一。無論是在德育教育還是在管理調控上,要注意和學生的互動協作,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化的氣氛和環境。
要達到德育教育目標,形成正確的管理方向。班主任必須重視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和諧建立在對學生的充分 尊重、理解及真誠和學生交心交流上,用德育教育的情感感化學生,這一點直接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敗和有效性。
(二)開展特色班級教育活動,深入德育教育實質
要實施小學教育德育工作,教師必須不斷地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學,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未必每個老師都能收到好的成效,很多老師未得其法,在德育工作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的滲透教學理念已經成為老師德育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會造成學生對德育教學的誤解,阻礙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目標的完成。為避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用開展特色教學活動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正能量,來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不防選擇一些有思想教育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比如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英雄故事,讓學生在這種氛圍里受到感染和熏陶。課堂內,教師還可以選擇思想品德的某個話題,讓學生自己選擇闡述的角度,進行備稿和演講,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鼓舞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真正深入德育教育的實質,提升德育素質,完善人格,提升道德情操。
(三)建設班干隊伍 凝聚班級力量
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為了強化優化班級管理,需要建設管理隊伍來輔佐自己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選擇班干部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也是普遍采取的辦法。但是為了保證班干部隊伍的質量和素質,應嚴格按照德育教育的建設內容和標準對班干部進行篩選。同時充分考核班級備選人員的管理行為和管理能力,考核結果達不到德育教育要求的,不能允許其參與班級管理的工作。在班干部的推舉制度上,教師要避免“專制獨裁” ,應該啟用民主制度,充分考慮和尊重其他學生的意見,來對班干部的任用進行甄別。篩選后,還要充分考核班干部的特長和能力,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分工,讓他們更好的發揮作用和優勢,根據他們的能力劃分班級管理的項目,形成民主化管理結構,讓其他學生監督,創造班級的民主氛圍,最終達到凝聚班級力量的目的。
結語:
班級管理是教師貫穿在教育和教學始終的一個重要職能。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平臺,班級管理對學生的素質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和重視這一點,積極發揮班級管理這項職能。把握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質,加強德育工作的實施,把德育教育至始至終地滲透到班級管理過程中,以身作則、以身為范地引導和影響學生的德育素質發展。在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內容的同時,建立系統化的教育管理體系,實現班級管理的效益,讓小學生能夠自覺自愿的遵守,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參考文獻:
[1]王穎.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3):141-142.
[2]左娟.小學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87-188.
[3]王元元.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