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國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和要求。
勞動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
教育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需要回答“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如果說前者強調的是手段,那么后者就決定了教育的價值屬性和目的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鄙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其質的規定性,而這體現在教育方針上。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教育方針在不斷地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提倡的“五愛公德”中就有“愛勞動”的要求,隨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成為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此為“德智體”三育說。20世紀80年代,國家教育部門的文件中曾出現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表述,但當時勞動教育被視為包含在廣義的德智體美之內而被取消了獨立的地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布,其中指出:“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笔菫椤暗轮求w美”四育說。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首次完整地提出這一教育方針,是為“德智體美勞”五育說。
勞動教育具有修德、益智、健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在培育時代新人方面具有德智體美四育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時代新人強調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特別需要具備新時代所需的勞動能力和勞動價值觀。勞動素養是時代新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德智體美勞”五育說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方針的最新表達和規定。
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什么是勞動教育?簡而言之,勞動教育就是以勞動為中介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良好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形而下”的顯性勞動知識、勞動技能,更要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隱性的“形而上”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
尊重勞動。勞動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實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勞動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的觀念,任何能增進社會福利的勞動都應得到尊重,這是勞動教育的基礎。
熱愛勞動。勞動教育要培養學生“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觀念。只有樹立這種觀念,學生才有熱愛勞動并愿意從事勞動的動力。這是勞動教育的重點。
辛勤勞動?!翱照務`國,實干興邦?!眲趧咏逃龑W生腳踏實地從事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反對“不勞而獲”。這是勞動教育的關鍵。
幸福勞動。勞動創造幸福。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為人類工作”是個人獲得并真正享受自身幸福的途徑。這是勞動教育的最高價值目標。
這種勞動價值觀教育也是在教育領域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根本原則的體現,它旨在培養學生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其本質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使其擁有豐盈而充實的人生。這是勞動教育的本質,也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價值觀在新時代的新解讀,將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觀提高到了新高度。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新時代,新教育,新方針。在科技日益發達、人工智能日益發展、自動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勞動教育似乎可以削弱甚至取消,但實際上勞動教育依然非常重要。
從理論基礎上看,勞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馬克思主義特別重視勞動的價值,勞動使人猿揖別,人成為人,而且在勞動的過程中,人們之間結成了社會關系,組成社會,創造了物質和精神財富,“勞動是財富之父”。同時,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視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認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勞動是造就人、培養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勞動教育應當且必須成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從匡正時弊上看,勞動教育有利于社會風氣的改善。對于勞動,目前社會上存在一些不當的認識。例如勞動尊卑論,集中表現在看輕或歧視體力勞動,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把勞動分為三六九等,講究高低貴賤。又如勞動教育功利論,在競爭性選拔考試為唯一形式、分數為唯一標準的情形下,教育落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重智而輕德、棄美、厭勞,“單向”而非全面發展成為教育常態,勞動教育被虛置。再如勞動教育異化,把勞動理解為對犯錯學生的一種懲罰和教育形式,施加肉體上的折磨。諸如此類必須匡正,勞動教育就是要同這些落后甚至錯誤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從民族復興上看,勞動教育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根據黨的十九大的規劃,我們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新時代是干出來的,中國夢是勞動鑄就的。勞動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民族復興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美好夢想”的道理,從而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在勞動中奉獻、創造,鑄牢實現中國夢的基石。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特征
社會在發展,教育在進步。在新的時代,勞動教育必然會在與社會的互動中保持時代性,呈現出自己的鮮明特性。
勞動教育理念的科學化。觀念是行為的先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勞動教育必須成為與德智體美并行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德智體美勞”的高標準、全素質,“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因而,勞動教育需要得到重視而不能“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它事關個人發展、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勞動教育需要價值化而不能工具化,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價值觀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設計規劃勞動教育,而不能使之滿足于簡單的勞動技能、勞動知識的教育。
勞動教育特質的時代化。勞動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特質。在農業文明時代,生產勞動主要是以經驗或技術的方式進行。在工業文明時代,生產勞動是以技術加科學的方式進行,強調制造。而在信息時代,科技制勝,生產勞動演變成以科學技術的方式進行,人才成為第一資源,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勞動更在于“智造”而非“制造”。因而,勞動教育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特點,引導學生尚進尚新,以“有本領”的面貌實現自己的時代擔當。
勞動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勞動教育的實施要科學規劃、做好設計。在縱向上,要理順大學、中學、小學的勞動教育關系,根據不同教育目標設計不同的教育形式;在橫向上,要形成國家與社會重視勞動教育、學校做好勞動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教育的良好局面,統籌安排好學校、社會和家庭勞動教育的形式與關系。在具體形式上,要適應時代特點,在傳統體力勞動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創造性的非體力勞動形式,如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公益活動、志愿服務,以及其他非物質勞動形式,如數字勞動、體育勞動等。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