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爽
2019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共提交20件議案、建議。其中,涉及教育立法的8件,教育工作建議的5件。他關于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加快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關于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關于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建議等,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2003年周洪宇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至今已連任四屆,共提交議案、建議300多件,平均每年20件左右,其中七八成被采納。全國城鄉中小學免除學雜費,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免費,建立全國安全校車工程……他的很多議案、建議已成中國的現實。
因此,他的綽號很多——“議案大王”“周免費”,抑或“周大炮”。對此,周洪宇回應:“盡管有人認為這些‘雅號’更多的是一種褒獎,但其實并不貼切,我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建議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傾注更多的關懷和支持”
記者:在您的履職經歷中,不得不提及您首次履職全國人大代表時的第一份建議——《關于實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制的建議》。在您的一再呼吁下,一些政策逐步被推動落地,義務教育免費逐步從農村覆蓋到城市,可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此后,您提出更多與義務教育免費相關的建議,比如今年提出的《關于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的建議》,您這一建議是基于怎樣的調研?
周洪宇:我一直很關注兒童權益的保護。2002年我在武漢江岸區任副區長,分管過民政工作,接觸了不少相關案例。2003年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后,我就一直關注特殊教育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辦好特殊教育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殘疾人教育事業獲得極大的完善與發展。但是仍然存在總體教育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問題。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發展整體相對滯后,特殊教育條件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因家庭經濟負擔較重而導致的殘疾兒童入學困難或接受教育意愿不高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接受殘疾兒童的幼兒園數量不足、融合教育質量不高、特教普通高中數量少且分布不合理都是殘疾人接受適當教育的阻礙因素。
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14個省份實現了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其中既有經濟發達的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也有經濟欠發達省份如江西、西藏、青海等。結合相關財政經費統計數據來看,國家財政完全有能力承擔。所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是切實可行的,也有利于全國的殘疾學生享受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獲得公平教育,享受人生出彩的機會。特殊教育面向的是社會的特殊群體,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關懷和支持。
建議加快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關懷兒童刻不容緩”
記者:兒童是未來的希望,關乎民族的命運。我國有一系列有關兒童保護的法律法規中闡述了保護兒童權利的內容,但是伴隨著近來傷害兒童的惡性案件屢屢發生,關于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一度引發了很多討論。在您看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完善?
周洪宇:隨著城市二代農民工、留守以及流動兒童、低收入家庭等社會問題的出現,我國部分兒童生存狀況極端惡劣。兒童保護問題亟待解決。這切實地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買賣親子,帶童乞討,母殺病子,都是國家之恥,民族之辱。與其他問題顯著不同,兒童問題不僅關系面廣,而且影響深遠,必須遵循及早入手、預防為主的上游干預原則。否則,其負面后果將繼續向下影響幾代人。當前我國人口結構正面臨重大變化,保護、關懷兒童更是刻不容緩。《未成年人保護法》,還需完善:
第一,對防止校園欺凌作出規定。目前規制校園欺凌的法律條文分散,相關規定散見于《刑法》《民法總則》等法律及行政規定中;《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實施細則和實施辦法尚未出臺,操作性不強;教育部關于保護學生人身傷害的規定,如《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屬于部門規章,法律層次偏低。建議制定一部全國統一、層次較高、專門詳盡的校園安全法或者防止校園欺凌法。若立法時機尚未成熟,可就校園欺凌的界定、強化監護人責任追究等方面先做一些修法工作,如盡快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相關內容作出具體規定,以更好地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園良好的教育環境,推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建設。
第二,建立未成年人權益侵害案件強制舉報制度。對兒童保護問題,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是實行“強制報告制度”,即公職人員發現兒童基本權益有可能受到侵害時,有法律義務向有關部門報告。建議建立強制報告制度,進一步明確發現兒童可能遭受侵害時在法律上具有舉報義務的人群向公安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公安部門接到告訴后應依法及時處理。
第三,擴大社會福利機構的收養范圍,為更多兒童提供庇護。對孤兒、棄兒、不宜繼續與當前監護人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監護狀態待定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
建議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手工作坊時代”
記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包括您在內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先后提出制定家庭教育法的議案。據悉,目前家庭教育立法項目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關于家庭教育立法,您提出了怎樣的具體建議呢?
周洪宇:社會發展到今天,家庭教育也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果說今天的各行各業都進入了信息時代,那么我們的家教行業還停留在比較落后的手工作坊時代。基于此,我的具體建議為:
第一,明確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原則,使之在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生教育體系中發揮其應有的基礎作用。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第一責任人的地位與作用,規定家庭教育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強化政府在促進家庭教育事業發展中的責任。應對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給予更多的支持與投入;對于留守流動兒童、殘疾兒童等家庭教育問題,應有專門的條款對其給予特殊關照。
第二,明確家庭教育的管理體制與機構。在教育行政部門下設家教中心來指導家庭教育活動,或者成立專門機構,另外將學校列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參與單位,學校必須要設置家庭教育課程,在高校開設家庭教育專業,培養師資,有了家庭教育的專業教師,才能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員。這個工作的抓手是師范大學,6所教育部直屬的師范大學帶頭,引領各省屬的師范大學。通過培養師資,達到在各個社區都配備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的目標,指導家長怎么當家長。
第三,構建立體化的教育體系,將家庭教育真正納入其中,建立相關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并吸納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文化、宣傳、衛生、民政、公安等政府部門,和婦聯、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形成合力,構建起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系統。要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構建家庭教育工作體系。同時,順應形勢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對應形勢發展,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理論研究,更好地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實踐與時俱進地順利開展。
第四,加強家庭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家庭教育經費應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在中央以及各省、市、縣財政中設立家庭教育的專項經費,并確立農村和城市等地區不同的家庭教育投入體制和籌資辦法,以保障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獲得必需的財力支持。進一步強化對家庭教育市場的管理,重視發展培育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和服務。
第五,建立家庭教育的督導評估與問責制度。加大對家庭教育評估和監督,建立視導、督導和問責制度。同時,明確對家庭教育主管機構的監督及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違法行為的處理機制。
采訪后記:
4月27日這一天,周洪宇來北京參加中國教育智庫建設論壇。連續多日,他步履匆匆,日程表上排滿了各種活動,即使這次接受采訪,也是忙里抽閑,言未盡出,待他處理完一天公務,晚上通過微信就采訪中的一些問題作補充說明。
他稱自己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不喜歡被稱為“周大炮”。他解釋說:“我講話做事很務實,‘放炮’給人沒有頭腦、不經思考的感覺。之所以說‘理想主義者’,因為我們做教育工作都有一個初心,希望教育會更好,抱著這樣一個初心,會提很多建議諫言,常常遇到不理解,有人會認為脫離現實,報之以冷言冷語,甚至會惡意攻擊,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堅持初心,任何情況下對真理的追求、對理想的追求都不能輕易受到外在輿論的影響而動搖,堅持自己的初衷,始終做好每一項工作。”
為了完善今年的議案建議,在“兩會”前,周洪宇動身前往武漢市江夏區某幼兒園調研,他向武漢市相關部門建議,不要帶他去考察條件好的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要看那些能真正反映實際情況的地方。周洪宇說:“每一個議案的背后,一定要有一手的調研做基礎;其次,一定要有專門的學理作支撐,不能信口開河。我在履職工作中一直強調要‘工作研究化,研究理論化,理論實踐化’,你必須把你的本職工作當作研究對象。”
把理論上的知識、學術上的研究成果和現實的教育改革需要結合起來,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既堅持教育的理想,又要從現實出發,做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點、結合點和平衡點,為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這是周洪宇堅持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