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擇差”守護,正是特殊教育的特殊之處。選擇了這一行,我就全情投入,無怨無悔。
——周美琴
“讓生命與使命結伴同行”是上海市唯一集智障、聽障、腦癱教育為一體的綜合型特殊教育學校——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訓,也是校長周美琴始終不渝的信念。自1987年從上海浦明師范學校畢業,她在特殊教育領域已辛勤耕耘了30余載,對于特教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定義特教學校:不是殘障孩子的“收容所”,而是特殊孩子的“加油站”。
打開封閉的心靈,獲得自主技能,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是周美琴對于殘障孩子的期待。本著“康復發展,回歸主流”的培養目標,上海市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首創了24小時康復理念和模式,創編了以“社會生存”為核心的益智、康復、生活技能、心理及溝通與交往全套課程,原創了陶制字模等200多件特殊教具,組建了聾人舞蹈隊、特奧運動隊,把學生帶上了國際舞臺。
重塑特教老師:不僅要有愛心,而且要有專業精神和技能。
為更好地探索適合殘障孩子發展之路,周美琴希望教師們都能成為“四型”人才——專業精神上的奉獻型,專業知識上的復合型,專業技能上的綜合型,專業智慧上的創造型。而她自己也勤于鉆研,不僅探索總結出了“愉快教學”“情景教學”“綜合教學”“感覺綜合教學”四種教學模式,還先后領銜主持了多個市區級重點課題及內涵發展項目,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其中,市級重點課題《浦東新區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的實證研究》獲得全國第四屆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開創了國內基礎教育科研成果獲全國一等獎的先河,填補了國內腦癱教育領域的空白。
建構特教模式:醫教結合,“康復訓練”與“文化學習”并重。
2002年春季,上海市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招收了全國第一批腦癱學生。“第一個吃螃蟹”的周美琴大膽提出“醫教結合”的理念,為了讓每位學生能更科學、更具針對性地康復,她從專業康復理療學院引進8位專職治療師,每天開展一節康復課。同時,在校內創造了全國一流的康復條件:多感官訓練室、沙療室、運動療法室、水療室、作業療法室、社會情景模擬室……
作為中國特殊教育的探路者,周美琴用愛與智慧點亮了無數殘障孩子的生命,使他們獲得了生命的尊嚴、生活的快樂和未來的夢想。2018年9月,她榮膺第四屆“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但她認為,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義不容辭的職責。在她心里,“孩子們的成長,就是我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