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裕華
摘 要:實驗作為化學教育的關鍵教學方法與關鍵環節,對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的教育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趣味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對知識做出鞏固。不過,當前初中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元素明顯不足,學生實驗操作處于備受接受的狀態,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有效激發,實驗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因此,本文對初中化學課堂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及設計做出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化學實驗;應用;設計
前言:化學學科教育教學階段,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的教育培養較為關鍵,化學是初中教育教學的關鍵構成,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培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興趣作為化學學習的關鍵基礎動力之一,根據初中化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目前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教育培養極其重要,趣味化學實驗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之中,提高化學教學整體效果。
一、初中化學課堂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
(一)重視對學生化學思維的教育培養
初中化學針對大部分同學來講,剛開始的學習存在新鮮感與未知感,傳統授課模式的運用,使得化學教學僅可使學習與掌握基礎理論與技能等,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基于此,化學教學階段,教師不但需對基礎理論與概念等作出詳細的講授,還需使學生學習與了解概念形成的整體過程,并通過實驗向學生做出直觀準確的展示,使學生認識并了解到化學概念的形成,加深學習記憶[1]。
(二)采取必要的化學教學反思
全面仔細的做出教學反思,成為增強化學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關鍵方法之一。初中化學教學階段,教師可對如下內容做出具體反思,包括:第一,對課堂教學內容做出深刻反思;第二,對化學教學活動做出深刻反思;第三,對教學過程做出深刻反思。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深刻反思,對教學階段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做出及時發現與及時解決,對教學方式與方法做出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及創新。
(三)拓展課外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涵蓋課堂化學實驗,同時還涵蓋課外化學實驗,通過課堂與課外實驗的緊密結合,增強化學實驗趣味性。課外實驗通常是教師安排布置的課后作業,使學生按照自身的學習與理解開展課后實驗,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比如,酸與碳酸鈣發生反應的化學實驗,可安排學生使用日常生活常見的醋去除水垢。此外,石墨實驗,石墨存在除銹潤滑的作用,課外實驗可安排學生使用鉛鋅粉末打開生銹的鎖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
二、初中化學課堂趣味化學實驗的設計
(一)燃燒與滅火實驗
化學課堂教學的燃燒與滅火知識內容,化學實驗教學階段,教師應根據具體天氣情況,位于空曠寬敞的地方開展燃燒試驗。首先,教師可選擇在晴天風力不大的天氣條件下,并配備足夠的滅火器。開展實驗講解教學階段,應選用少量燃料點燃,之后安排學生使用各不相同的滅火器完成滅火操作。然后,在滅火階段,使學生仔細觀察具體的滅火效果如何,并作出準確詳細的記錄。待實驗全部完成,教師應對學生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情況做出考察。最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對燃燒與滅火知識內容做出仔細的學習,實驗教學講解階段需結合防火安全以及滅火器的安全操作等,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學習與認知,使化學知識能夠學有所用[2]。
(二)石灰水與二氧化碳試驗
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教學階段,課前準備已發生改變,并非僅僅是知識預習,還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加深對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石灰水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實驗教學階段,需事先準備兩只燒杯,容量為50ml,分別在燒杯加入石灰水,總量為30ml,使同學仔細觀察沒有經過處理的石灰水的清濁與顏色等是否出現變化。之后對其中一個燒杯注入二氧化碳,可安排學生使用習慣進行吹氣等方式,經過反應后對石灰水出現的現象做出仔細觀察。能夠直觀的發現石灰水顏色逐漸變為乳白色,之后教師可對課堂教學知識與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有效導入,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三)“燒不壞的手帕”實驗
實驗開始之前,需事先準備滿足實驗標準濃度的適量乙醇,根據實驗規定的標準比例與水做出混合。將干燥的手帕或棉質布料在混合液體之中進行全部浸泡處理,實驗操作階段應使用夾子進行操作,防止與皮膚產生直接接觸。開展燃燒試驗前,可使學生做出猜想與假設,使實驗教學的課堂氣氛得到有效活躍。最終結果為手帕并未被燒毀,使學生通過對猜想與假設的實踐與證明激發對化學試驗的學習興趣。
結論: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育教學階段,實驗成為化學的關鍵構成。初中化學課堂趣味化學實驗的科學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化學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行教育培養。基于此,對趣味化學實驗加以高度重視,并不斷做出優化與創新,以此為化學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米納瓦爾·阿吾力.初中化學教學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與教學設計[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
[2]李發政.初中化學課堂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及設計[J].中華少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