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我國外匯市場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基于“一帶一路”布局以及國際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國企業紛紛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由于布局國家地區增加,幣種多樣,投資額不斷增長,面臨的匯率風險不斷加大,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為其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企業;走出去;匯率風險;應對策略
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和發展機遇下,各國政府和企業達成了一系列的認識和合作,并取得了諸多成果。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和快速發展,在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深化改革和完善,進一步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而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在人民幣和我國企業加快走向國際化舞臺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管控匯率風險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政府層面要積極建立完善我國外匯管理機制
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實行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實現區域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降低企業國際化布局面臨的匯率風險,就需要對匯率的基本穩定予以足夠的保障。對我國的外匯市場而言,要想建立健全機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一是對人民幣的匯率機制進行改革和完善,包括中問報價機制的形成和優化。積極建立并完善人民幣的匯率機制是全面提升匯率市場化的有效手段,它不僅僅是對匯率水平進行調整,還包括對匯率的決定基礎進行完善,對匯率的形成機制進行矯正,對相關的外匯市場進行健全和完善,以此來增強匯率的靈活性和調節機制的合理性。我國在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需要切實加強匯率彈性,并且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范圍內的穩定性,這里的匯率彈性指的是人民幣的匯率需要以市場為前提,其自我調節的力量主要是來自供需平衡的發展,也就是說匯率是對市場供需的一種反映。
二是加強外匯行業的監督管理,對相關的外匯交易行為進行規范。現階段,世界各個主要經濟體都有它們自身的外匯市場治理機制,而全球外匯委員會就是這些外匯自律機制和外匯市場的集合體,因此全球外匯市場監管領域離不開全球外匯委員會的監督和控制。我國企業要想有效的規避外匯風險,就需要中國的外匯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此外,我國作為全球外匯委員會的創始成員,已經具有參與和制定全球外匯市場規則的資格,這將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外匯市場上的影響力。為了更好地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幫助我國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協作,以此來充分發揮國際金融平臺的作用。
三是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國的外匯管理法律體系。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不僅要在金融風險防范和市場化改革中妥善應對高標準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也需要加強外匯管理法制建設方面的工作力度,以此來不斷規范和完善我同的外匯管理法律體系,為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二、企業層面要多措并舉做好匯率風險管控
在“一帶一路”倡議及國際產業布局調整等背景下,企業“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諸多企業也紛紛將國際化作為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以尋求獲得企業增長的新的動力。國際化經營必然面臨幣種差異,匯率風險也就相伴產生,無法避免,但卻可以有效管控,降低風險損失及波動的影響程度,保障穩定經營以及健康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匯率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兩類:一類是折算差,在投資處置時會形成相應的損益,日常財務核算在資產負債表外幣報表折算差項目:另一類是匯兌損益,日常財務核算在損益表財務費用項下的匯兌損益項目。對于企業匯率風險的管控,因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復雜性,需要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施策,具體而言。
一是提升分析預測的能力,對外匯管理工具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我國企業在實施“走出去”的發展過程中,要提升對匯率風險進行分析預測的能力。特別是出于自身發展業務的需要,確實需要在那些貨幣不穩定、政治形勢不穩定和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國家或者地區進行長期投資的話,就需要對相關的匯率風險進行提前的預測和分析,并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很好的應對,比如說在工程項目的投標報價和合同當中,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采用白南兌換相對穩定的貨幣結算方式,然后再通過匯率風險保值條款對合同動態進行結算,而且對于那些雙方未明確規定的匯率風險需要進行分擔比例或者說是計算方式的條款簽訂,也可以通過考慮投保外匯保險等。另外,也可以充分借助遠期外匯期權以及外幣掉期等金融工具對沖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對沖比例和規模的時候,需要對匯率變動風險進行提前的鎖定和科學、合理的預判,以“堅決不做投機”作為底線。
二是盡量消除幣種錯配,堅持自然對沖。對于有條件的公司來說,可以通過融資或者投資貨幣相一致的策略,來對匯率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比如說我國一些大型的中資建筑類型的企業,在最近幾年來,通過發行美元債券成功進行融資,也有一些中資企業通過發行歐元債券來進行歐洲地區的兼并和收購,從而實現外資外用,義或者說是把國內的資金投放到國外的時候要求對方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如此一來就有利于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盡管這一方法不能最大化的幫助企業獲得潛在的兌匯收益,可是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對貨幣錯配產生的匯率風險進行有效規避。
三是適當分散投資組合,謹慎選擇地區或者國家。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輸出或者是對外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對地區或者國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仔細的選擇,適當分散投資組合。要主動選擇那些經濟相對發達而且政治風險較低、貨幣相對穩定的國家進行投資,對那些經濟比較落后,外匯儲備較少或者是通貨居高不下的國家或地區進行規避,因為他們通常情況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強,而且具有比較大的貶值風險。
四是建立匯率風險管控模型,做好動態監測預警。企業可以結合跨國經營的實際,根據外幣資產、負債等的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匯率風險敞口監測模型,實時動態掌握匯率風險敞口,設定合理的匯率風險敞口管控目標。并通過模型參數調整等手段,對企業匯率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壓力測試,為匯率風險管控決策提供定量、可視化的數據支持。
三、結語
面對不斷變化發展、復雜多樣的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環境,我國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需要對匯率風險予以高度重視。因為隨著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地域的不斷增加和項目利潤的不斷改善,他們的業務版圖日益發展壯大,境外業務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企業創造歷史機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所潛在的風險,要有危機意識,防患于未然,對需要進行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提前的研究和分析,對他們的經濟風險、宗教、文化、國家、法律等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提前的預判,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風險的處理應對機制。南于匯率風險屬于經濟風險,因此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積極建立并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充分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對影響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進行密切的監測和科學、合理、全面的分析,要樹立風險和危機意識,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匯率風險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的匯率風險進行謹慎的管理和有效的應對,從而不斷提升我國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一帶一路”倡議更好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樓丹.匯改后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18.
[2]李艷.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8):12.
作者簡介:
李二根,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