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瓊
【摘要】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現代教育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愈來愈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德育教育在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設計環保熱點問題,挖掘教材與生態理念之間的聯系,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拓寬學生的生態理論認知領域,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德育 初中 語文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70-01
0
語文作為一門融合了社會發展、歷史淵源、政治理念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在培養學生生態觀念、環保意識等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生態德育是在整合以往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需要而提出的一種學校德育策略。它是以青少年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發展為宗旨,以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通過課程教化、環境感化、過程內化的基本途徑,使中小學生獲得符合國家要求和自身生長需要的情感品質、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
一、生態德育的理論背景
生態德育育人目標是 “尊重生態規律,激發生命活力,追求師生和諧共進”。生態德育模式的提出,是與我校秉持“樸實沉毅、厚德篤行”校訓,培育自強不息、勵志進取的湘府學子的校園精神的有機融合。實施生態德育項目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性工程,我校定位自身實際,提出構建生態德育,就是基于我校現有環境資源和德育優勢,力爭創設一種“和諧境界的、可持續發展的、回歸本真”的良好氛圍和健康的教育環境,讓廣大師生在生態德育建設的大環境下,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和諧成長。
二、生態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滲透
(一)深入挖掘教材,建立環保聯系
初中語文教材的許多語篇在揭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上十分深入、透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能跟環境保護相聯系的知識點,值得我們不斷深入挖掘,進而通過初中語文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環境保護的觀念和生態意識,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和環保意識。
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的魅力和威力,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環境,人類生存所需要的陽光、空氣、食物等等都是大自然的饋贈。然而目前,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寶貴資源在不斷被人類自己污染、破壞,對大自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分析并了解,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傷害遲早會累及并反噬在人類自己的身上。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生交流探究人類活動對于大自然產生的消極影響,例如工業廢水的排放對河流和環境的影響、垃圾對于海洋資源的污染、全球氣溫變暖對沿海地區居民生活的影響、對動物棲息地的影響等等,要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所學深刻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和負擔,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又會對人類自己產生何種影響。從而建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能夠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比如,在相關寫作指導課堂中,我們也可以滲透生態理論相關內容,比如我在“學寫游記”的作文指導課上,引導學生閱讀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來向學生指導有關于游記“移步換景”的寫法,并讓學生根據對校園景色的觀察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我校整個校園花鮮草美,綠樹成蔭,亭臺水榭相映成趣,形成了自然和諧、百花競放的自然生態園。這與生態德育教育有效結合在了一起,依托生態校園的優勢,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傾力打造綠色校園、詩意校園,提煉生態文化內涵,將生態文化植入德育體系,讓學生在人文環境中感受和體驗、成長。
(二)設計爭議性問題,促進學生探究思考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初中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明白是非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將德育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探討爭議性的環境保護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這也是以學生為本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們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有利于學生個性差異的培養,引導學生探究創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營造融洽的氛圍,讓學生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塑造健全的、深刻的環境保護意識。
比如目前飽受爭議的“上海市實行垃圾分類”的相關問題,有些公眾認為垃圾分類勢在必行,是人類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要貫徹到底;有些公眾則認為垃圾分類要循序漸進,想要一步到位、一蹴而只會南轅北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環保觀念對于這類爭議性問題進行探究,為何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對于環境保護究竟有什么作用,中國為何如何急切的實行垃圾分類,人類造成的垃圾對自然環境已經污染破壞到了何種地步?這些問題的探究都是由一個探究性問題所引發的,在這種問題的探討下,學生既能了解當下熱門的環境保護問題,又能針對熱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對學生的生態德育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其中生態德育是在整合以往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需要而提出的一種學校德育策略。生態德育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學校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提煉生態文化內涵,讓學生在人文環境中感受和體驗,更利于學生的理解接納和內化。
[ 參 考 文 獻 ]
[1]馬曉紅.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2):142.
[2]張平祿.淺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8(29):27-28.
[3]阮捷音.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語文課堂——中學語文德育教育探究[J].華夏教師,2018(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