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敬
【摘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德樹人是百年大計,教書育人更需要從點滴做起。從學生的日常習慣抓起,對學生的一生發展負責,趙家林校長提出了我校學生“十做十不做”的行為準則,為廣大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愛生如子,以春風化雨呵護學生的心靈。“愛其生,則為之計深遠”,嚴格管理才是最大的關愛。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嚴格 關愛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94-01
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工作。有人把從事教育工作稱作“上了賊船”,頗有些貼切。老師雖不是“賊”,但應該常常懷有“賊”的心虛和惶恐,唯恐背上“誤人子弟”的罵名,這樣才能終不為“賊”。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著的學生和青少年,他們有主觀能動性,有七情六欲。不能用一種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也不能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去教育他們。
當班主任,最怕碰到的就是“差生”,現在的說法叫“問題生”“后進生”“學困生”……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認為這話過于絕對,抹殺了事物的差異性和相對性。因為有好就有壞,有優就有劣,有文明就有愚昧,有進步就有倒退。盡管事物都是可以轉化的,但這種轉化必須得有一定的條件,不可能每個老師在有限的一到三年時間里都能有幸見證到這種轉化。如果說在一定時期內,確實有“不會教”的老師,那么也必定會有確實“教不好”的學生。但這也只是極個別的現象,是特殊性,沒有普遍意義。作為班主任,應該力所能及地轉化那些暫時“教不好”的學生,甚至要有“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要深信,只要我們盡力了,絕大部分的所謂“差生”都是可以教育轉化的。
我們提倡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激勵學生,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管理,不講原則,取消批評,絕不是遷就不合理的要求或容忍不守紀律的行為。相反,任何人性化、情感化管理都須以制度化、規范化為前提,尤其對于正在成長中的處于受監護地位的學生來說,嚴格管理更是確保其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出了問題害幾代。”然而,管理與被管理通常是一對矛盾體,學生對嚴格管理有一種本能的排斥。有的學生往往沒有真正理解其真正的深刻含義,認為管得嚴的老師是跟自己過不去,而對“低標準、老毛病、壞習慣”睜一眼閉一眼的才是好老師,有的人甚至以強調人本管理為借口,抵觸嚴格管理。為此,必須樹立“嚴格管理?就是對學生的最大關愛”這個理念,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
嚴格管理就是通過嚴抓細管來糾正不規范行為。“十做十不做”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因為好習慣能夠助人成功,使人一生受益。我們希望學生成才,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說具體一點就是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人求真,學做真人”,這是每個老師都不可推卸的責任。人們常說,身體不好是廢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所以,我們要教育學生誠實、善良、正直,要讓獨生的學生學會自理,學會關心,學會與別人共處,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因為未來的社會是需要文明守紀的素質和能夠與人合作的能力的。教學生學會做人,老師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則,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在學生還不完全能夠辨別是非的時候,老師的潛移默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應盡可能注意,要給學生做出榜樣,以自己的為人,教學生做人。
嚴格與關愛,在教育管理中是有機統一的。沒有嚴的愛是寵愛,是溺愛,是假愛;沒有愛的嚴是冷漠,是苛刻,是嚴酷。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只要在嚴格的同時多給予學生一份寬容和信任,多賦予學生一份真摯而純真的愛,就能使他們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激起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也是師德的核心。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更應以陶行知先生為榜樣,關心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進步,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身為教師,我們應向陶行知學習,愛護優生,更要愛護有問題、有困難、有缺陷的學生。
嚴格管理的背后是關愛。把管理引領上升到了愛的層面,也就顯現出人性化的一面,成為一種人為關懷。要讓學生感到嚴格不是“整人”,不是有意跟誰過不去。在對違紀學生進行處罰時,要讓他明白這是為他自己的過錯進行補償。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作老師。更會把我們當成他最知心的朋友。總之,人是有感情的,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在實施柔性管理或在處理人的問題時,只要能把握住人性的特質,貫之以情,情理交融,就能獲得人心,“管住”和“管好”學生,使班級充滿活力,煥發勃勃生機。
嚴格管理,真心關愛。“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讓我們用無微不至的愛為學生的青春“保駕護航”,用“規矩”立德樹人,外正其行,內正其心,助夢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