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申
摘要:對于新聞記者而言,他們最常遇到的問題可能就是被采訪對象拒絕,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使采訪和被采訪雙方都有著很不好的經歷。采訪者的信心會受到打擊,被采訪者也會覺得很無奈。這個時候應用心理學來解決采訪對象不合作這一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從應用心理學角度分析采訪對象不合作的原因,然后根據具體原因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希望對新聞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 采訪對象 不合作 技巧
很多新聞采訪工作人員剛開始入行的時候都是一腔熱血,會覺得采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當然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有工作的積極性。但是隨著遭受采訪對象拒絕次數的增多,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對工作的積極性會越來越低,但也只是一部分人。因為一個好的新聞采訪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努力工作的責任,所以在遭受被采訪人員拒絕的時候,不要氣餒,要從各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這才是正確的應對之道。
1 有媒體的原因也有記者自身的原因
1.1記者自身的原因
可能一些被采訪人員對記者這一工作有一些偏見,他們會覺得有些記者利用他們手中的監督權來謀取私利,但其實我們知道那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被采訪人員,就會因為這一小部分人而對記者這一工作產生偏見,從而拒絕采訪。也有可能是因為被采訪者以前接受過這個記者的采訪,并且記者的報道是被采訪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導致被采訪者不再愿意接受這個記者的采訪。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原因。
1.2記者的準備不夠充分
在采訪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是,被采訪人員說了一大堆話,然后采訪人員因為不明白其所說的意思而不知道怎么回答。這樣的話,采訪就很難順利進行,而且被采訪者很有可能會因此對記者產生不好的印象,導致下次采訪的時候可能會拒絕采訪。所以新聞采訪人員一定要在采訪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也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這樣在被采訪人員說一些專業名詞的時候也能接得上話,從而使整個的采訪過程比較順利,下次再找被采訪人員合作的時候,別人也更樂意答應。
1.3記者的態度不好
有些記者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原因或者是心情不太好,導致在工作的時候對被采訪人員的態度不夠好,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被采訪人員很大可能會因為這個對記者的印象不好,從而拒絕采訪,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比較小,很少的記者會表現出不耐煩,但是也是要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記者不要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里面,工作的時候要集中精力去做好分配的任務,這才是對工作的負責,也是對所有參與這個工作人員的負責。
1.4記者的提問方式不當
因為每一個受訪人員的性格是不一樣的,遵守的原則也是有所差異的,可能你覺得無所謂的事情,他就會覺得有所謂,所以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之前也要了解一下被采訪人員的性格,以免在采訪的時候說的某一句話觸犯了被采訪人員的底線,這樣的話采訪就很難順利進行,這個時候被采訪人員拒絕采訪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還有就是在采訪的時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規,不能在被采訪人員不允許的情況下侵犯其隱私權和肖像權。
2 采訪對象原因
2.1 被采訪者不愿意接受采訪
被采訪者不愿意接受采訪的原因很多,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個人性格都不一樣,所以你很難搞清楚每個人不愿意接受的原因是什么,一旦你絞盡腦汁也搞不清楚某個被采訪人員不愿意接受采訪的原因,這個時候就要靠你的耐心取勝,也就是說要對被采訪者有耐心,無論怎樣拒絕采訪都絲毫不影響你工作的積極性,或許最后其就會被你的真誠打動,然后接受采訪。
2.2 硬性的采訪限制
有些采訪是有限制的,因為其所在單位想有更好的宣傳效果。但同時這些限制也為受訪者和采訪者帶來了困難,受訪者會覺得很麻煩,不自在,這也就增大了其拒絕采訪的可能性。而對于采訪者來說也增加了工作難度,不僅是指工作的復雜性,還要面臨著被拒絕采訪的可能性。有的時候 明明上一秒被采訪者很明顯的不開心,但是為了達到應有的效果,還是要繼續保持剛才的話題,但其實采訪者也是非常無奈的。
2.3 被采訪者對記者采訪的目的不明確
新聞工作人員往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沒有對被采訪人員說明來意,他們可能覺得說不說都無所謂,但其實對于有些被采訪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他對你的采訪目的不了解的話,就算是沒有拒絕你的采訪,也會在采訪的內容上有所保留,提供的信息也比較敷衍,雖然看上去說了很多,但其實有用的沒幾句,被采訪人員可能是刻意這樣,因為他對采訪人員不信任,他不知道你的采訪目的是什么,他怕你報道出去會有損他的利益,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較謹慎的人往往就會擔心這些事情。
2.4 記者的話題比較尖銳
下面來介紹一個非常常見的一個現象,那就是記者的問題比較尖銳,我們都知道,越是尖銳的問題,可能關注度就越高,但同樣也是越不容易讓受訪人員回答這些問題,這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某個話題會對他自身或者是他所在的團體的利益產生損壞的話,他就有可能會拒絕你的采訪。比如記者會問到被采訪人員的所在行業的商業機密或者是行業內幕等等,這個時候可能觸犯的不是他自身的利益,但是會觸犯他身邊人的利益,這樣他也很難回答你的問題。
2.5 被采訪者對于事實不夠清楚
還有一個原因是被采訪者對于記者所要采訪的內容并不是特別了解,害怕說錯或者是說了什么會損害自身利益或者是所在團體利益的話,到那個時候他們怕負不起這個責任,所以干脆拒絕采訪。而且他們也不太可能因為這個采訪自己再去了解這個事情,這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是浪費時間。所以說,如果被采訪者對于事實不夠清楚的話對于記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3 應用心理學應對新聞采訪遭拒的措施
3.1 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讓采訪對象意識到接受采訪的重要性
對于采訪人員來說,利用激將法來刺激被采訪人員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信息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具體的做法是記者可以引出一個具有刺激性的問題,或者可以說是被采訪人員比較在意的問題,可以是指責或辟謠等言論,讓被采訪人員主動借助媒體去澄清這一事實,這樣就能達到雙贏的目的。也就是讓被采訪人員意識到此次采訪對于自身的意義,然后被采訪人員才能積極配合。
3.2 選擇合適的采訪方式
對待不同的采訪對象需要采用不同的采訪方式,如果被采訪人員不太容易被說動的話,就可以考慮從他相關的人員入手,而不是只問他。如果被采訪人員比較容易勸說的話,采訪人員可采用正面引導的方式,讓被采訪人員心甘情愿的主動提供信息,采訪人員一定要有耐心的告訴被采訪人員自己的采訪目的和采訪的重要性,然后在采訪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溫和的態度和合適的舉止,這樣就算被采訪人員剛開始的時候不太情愿,隨后可能慢慢開始愿意主動分享信息。
3.3 增強記者的人文關懷意識
有些記者的任務可能是對一些遭受過心靈創傷的人進行采訪,這對于記者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因為被采訪人員平時就不愿意去提到關于這方面的事情,更別說拿來細細的探究了,這無疑是在被采訪人員的傷口上撒鹽。所以這就要求記者需要有人文關懷意識,也就是說,記者要尊重被采訪人員,要注意照顧被采訪人員的情緒,把被采訪人員當做自己的朋友一樣,要注意自己提問和表達的方式,考慮怎樣才能使他打開心扉,然后愿意跟你交流這方面的內容,這樣記者才能順利的完成采訪任務。
3.4 增強臨場發揮的能力
無論記者的課前工作準備的多么好,如果臨場發揮能力不夠的話,可能在現場真正采訪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未知的情況使采訪難以進行。記者要學會靈活應變,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用什么樣的戰術去說什么樣的話才能使被采訪人員更容易接受。比如對一些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強的采訪對象來說,如果記者急于問出有用的信息,可能會使被采訪人員更加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結果得不償失。這個時候記者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提問,引導被采訪人員去回答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從而完成采訪任務。
3.5 調整自己的情緒分析原因
首先要清楚在采訪的時候遭到拒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也就是把心態放平,不要因為遭到拒絕就垂頭喪氣,從而放棄此次采訪任務,這是對工作不負責的表現。在遭受到被采訪人員拒絕之后,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后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析原因,然后想出解決的策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要以誠動人,切記不要與被采訪人員發生矛盾。
3.6 提高記者本身的素質
記者本身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不只是要熟悉新聞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因為其對采訪過程大有用處。其實新聞采訪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交談藝術,這種藝術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不確定性。所以記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質,來應對在采訪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采訪問題和未知的一些事情,從而使采訪任務順利進行。
4 結束語
通過整篇文章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采訪遭拒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記者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它,然后要清除采訪遭拒的原因有很多種,在記者遇到被采訪人員不接受采訪的情況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來分析出具體的原因。最后就是根據分析出來的原因來想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從而完成整個采訪任務。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靈活應對可能出現的未知情況,對待不同的被采訪人員要采取不同的采訪方式,對待不同的話題,也要采取不同的采訪方式,這樣才能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淼.淺析應用心理學應對采訪對象不合作的技巧[J].心理月刊,2018(03):40.
[2]王敏.應用心理學應對采訪對象不合作的技巧[J].記者搖籃,2016(0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