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成吉思汗》一劇中,主要講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統一中國乃至擴大疆土的豐功偉績。在他的成功中,離不開自己的兄弟,更離不開那些在危難之中傾力相助、輔佐他的蒙古勇士們。成吉思汗一生中安答屈指可數,唯一幫助他而又背棄他、一度要治他于死地的卻是同他三次結拜的札木合。本文通過描述電視劇中具體的事件,來分析札木合的形象,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成吉思汗的統一歷程。
關鍵詞:電視劇,成吉思汗,札木合
札木合是札答闌人,從小便被蒙古族人排斥,因為他們是被外人擄走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也因此,草原上很少有人能看得起札答闌部。他與成吉思汗結為安答是因為一次狩獵,二人同射中一頭鹿,后和平的分了這頭鹿,互相交換了關節骨。第二次結為安答是在鐵木真落魄的時候,他幫助了鐵木真,這次交換了骨箭,至此,情誼愈加深厚。
一、重情重義的草原英雄
札木合多次幫助鐵木真,最大的一次功勞莫過于在攻打篾兒乞人這件事上。篾兒乞人搶走了鐵木真的新婚妻子孛兒帖,將鐵木真一家逼的無路可走,多虧札木合和王汗的幫助,一舉殲滅了篾兒乞人,將妻子搶回去。我們都知道,鐵木真一家自從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殺后,部眾有的隨泰赤烏人而去,有的另立門戶,自己單過去了,只留下他們孤兒寡母。而此時的札木合已然有了自己的部眾,勢力強大。他出兵幫助鐵木真有一部分是出于年少的情誼,后來,鐵木真跟隨札木合生活一年之久,兩人同吃同睡,期間真情可見。
另外,作為一名部落首領,札木合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他的聰明才智是不遜于鐵木真的,單看他統領自己和王汗的四萬大軍,指揮有度,其才略可見非同。另外,他最后被下到監獄中,鐵木真顧及年少的安答情誼,不忍殺他。但札木合但求一死,他表明自己做過諸多錯事,不值得鐵木真留自己的命,但請給其全尸,保存最后一絲顏面。從這件事上看,札木合并非貪生怕死、茍且偷生之類。他也曾縱橫草原,為人膽寒,是謂英雄。
二、心胸狹窄的利己主義者
札木合是一個能接受弱小但不能接受強大的人。當鐵木真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會全力以赴,幫他追回百姓,重振乞顏部的雄風。但當鐵木真的隊伍越來越大,勢力逐漸變強的時候,他就開始忌憚并不想與之一同生活放牧。札木合曾對鐵木真說過這樣的話:“若是挨著山扎下營盤,放牧馬群方便;要是靠著水扎下營盤,放牧羊群方便。”[1]意識就是告訴鐵木真大家好聚好散,各奔定西吧。他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但同時是一個不愿別人強大的人,這樣一個心胸狹窄連自己的安答都不能接受的人,如何能成事。
還有一件事是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因偷鐵木真部的馬群而被者勒蔑殺后,札木合不問青紅黃皂白要幫弟弟報仇。發動了對鐵木真的戰爭,自此之后,札木合幾次戰敗直到札答闌部全滅,前去投奔王汗,數次鼓動王汗發動對鐵木真的戰爭,其狼子野心可見一般。在克列部的日子里,札木合并非安分守己,依然想著光復札答闌部,暗中慫恿桑昆設計陷害鐵木真,企圖惡化鐵木真與王汗的父子情誼。而札木合之所以做這諸多事情,完全是因為鐵木真逐漸強大起來,對自己成為草原之王形成了阻礙,曾經的安答情誼早已被仇恨和嫉妒的種子所掩蓋,這樣一個心胸狹窄的部落首領,注定難成大事。
三、忍辱負重的部落首領
札木合慘遭滅部之后,并沒有心灰意冷,因為他知道在這個草原上沒有永久的汗,這時,漢人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諺語,便在他心里扎了根。他幾經周折,投奔了王汗,在那里的待遇還要好一點,只是寄人籬下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他試圖挑起王汗與鐵木真的戰爭,不幸,王汗戰敗。札木合只能帶著答里臺、阿勒墵等人再次投奔西方的太陽汗,由于信仰的不同,剛到就被牧師洗禮,扔進水桶里接受改變信仰這樣一個尋常人不愿接受的事。在乃蠻部,他們根本不受重視,但是札木合一心堅挺,為擴大勢力,殺掉鐵木真而認真籌謀著。
乃蠻部滅部后,札木合帶著僅有的幾個伴當逃跑,一路上為躲避追殺受盡磨難。但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唯一力量就是復興札答闌部,在經歷眾叛親離的苦楚之后,留在他身上的僅有的尊嚴便是作為曾經的首領,自己的伴當們獵殺到獵物應該首先讓自己品嘗。當他用盡全身力氣毆打那些背著自己吃烤全羊的伴當的時候,似乎在逃亡的路上,第一次體會到作為首領的尊嚴。
全劇中,沒有任何一個首領像札木合一樣流離失所、四處飄零。盡管王汗膽小怕事、塔里忽臺貪生怕死、脫黑脫阿父子陰線狡詐,但是他們都在自己尚有尊嚴的時候死去,而札木合是被自己的伴當捆綁起來送給成吉思汗的,這樣沒有尊嚴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可謂誅心。幾次投奔別人,不是因為貪生怕死,而是為了光復自己的部落,收回部眾,他也算是一個忍辱負重的首領了。
四、結語
札木合在電視劇中扮演了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他可以幫助落難的鐵木真收回部眾、奴隸,也可以收納泰赤烏部的塔里忽臺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奸詐之人,在用人方面,完全具備一個首領該具有的品格。但是,他同樣是一個有野心的首領,他也想成為草原上的“王”,這就導致了他走了許多彎路,在控制自己野心與欲望這方面,札木合做的缺失不夠好。電視劇最后,札木合死于絞刑,鐵木真垂淚哀悼,這一個場景就將兩人的成功與失敗的原因表露無疑。不是因為身份的差異,而是為人與才干。札木合缺少鐵木真的寬容善良、知人善用,所以注定失敗。
參考文獻:
[1]劉利華.長生天.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8
[2]尹湛納希著。黑勒、丁師浩譯。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