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飛
摘 要:教育應該回歸本真,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方法形成和鞏固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應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常來說,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行動起來,讓學習環境適宜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高效課堂中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自主學習
一、在生活問題中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的形成除了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也十分重要,只有積極配合教師,并且主動激活思維,積極思考問題,才能在主觀意愿下使自我的數學思維逐漸建立并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和問題時,要盡量設計貼近生活,便于思考,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情境。我認為,從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能夠有效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的頭腦活躍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煉數學知識。
比如,在除法算式中,如果存在除不盡的情況,可以通過“進一法”與“去尾法”解決問題。比如,可以用商的近似值解應用題。取商的近似數的應用題時,先出示題目:小紅的爸爸要將3.2千克酒分別盛在幾個玻璃器皿中,每個玻璃器皿最多可盛0.5千克,需用幾個玻璃器皿?先讓學生自己讀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學生答出所需玻璃器皿的數量時,主要是觀察3.2千克中有幾個0.5千克,教師再讓學生猜一猜所需玻璃器皿的個數,然后由學生自己得出結果。最后所得的數是6.4,再提問學生:“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我們需用6個玻璃器皿可以嗎?”學生會說:“不行。”教師再提出問題:“為什么?”學生都回答還需要再準備一個玻璃器皿盛裝剩下的0.2千克油,最后得到的答案是需要有7個玻璃器皿方可。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猜測進行驗證,老師指出,有些得數是不能四舍五入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位,這種方法也稱為“進一法”。隨后用同樣的方法教學“去尾法”。因為這些例子與我們的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理解與掌握,這樣學生探求新知,培養思維能力的動機得以引發。
二、在作業設計中培養數學思維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天地,巧妙地利用作業,同樣能夠起到鍛煉他們數學思維的作用。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切不可盲目、隨意,要有目的性地設計作業,多角度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首先,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么叫做偶數,什么叫做質數,然后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里面有沒有一個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三、課堂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一)由學生提出問題
周末,秋高氣爽,陽光格外妖嬈,不舍得浪費任何一寸光陰,我早早地起床了,今天爸爸帶著我去外婆家游玩,途經鄉村田野,頓時被秋收的喜悅所折服。黃黃的稻穗,壓彎了枝頭,在勞作者的臉上透出滿滿的喜悅。但爺爺的一句話頓時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孩子啊,你觀察到田間收割稻子的2個人了嗎?他們2個人采用不同的路線在割稻子,你說說看,他們2個人采用什么樣的行進路線割稻子效率最高啊?”頓時傻眼了,原來簡單的割稻子也有這樣的學問啊,不禁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二)研究方法
1.畫圖法:繪制割稻子前進路線圖,方便計算。
2.計算法:計算出各條割稻子行進路線的路程,比較各路線的距離。
3.遞推法:計算出最短路線。
(三)研究過程
1.簡化路線圖。對于割稻子行進過程中的最短路線問題,我們把它歸結為幾種路線圖,記得在課堂上,老師曾經說過,兩點之間的距離,以垂直線段最短,也就是說我要想知道割稻子過程中行進的最短路線,就要盡量走垂直的路線。
2.計算路途。采用比較法,比較兩個圖中的路線距離。路線一中的A-1、10-B與路線二中的A-1、2-3相等,路線一中的1-2、3-4、5-6、7-8、9-10與路線二中的1-2相等,路線一中的2-3與路線二中的4-5、9-10相等,路線一中的4-5、8-9與路線二中的3-4、7-8、6-7相等。
經過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路線一中的6-7長度小于路線二中的10-B加8-9的距離。
結論:路線一中的稻子收割行進路線比路線二中的稻子收割行進路線要短,采用路線一中的稻子收割行進路線能夠提高稻子收割的效率。
(四)研究結論
對于分析比較法,這種方法的解題步驟為:先畫出路線圖,找出各點到終點的最短路線,然后通過不同路線圖進行比較,求出全過程的最短路線,還可求出圖上任一點到終點的最短路線。但是我發現這種方法解決的問題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計算有點麻煩。對于實物演示法,這種方法的解題步驟為:先畫出路線圖,找出各點到終點的最短路線,然后通過不同路線圖進行比較,再用實物細線放置到線條上,最后抽出實物細線進行測量比較。這樣的方法簡單易懂,容易操作,直觀性很強,而且一看就清楚了。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也是新時期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榮.基于思維能力提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130-131.
[2]盧富娜.關于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學周刊,2017(19):79-80.
[3]董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