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要成
【摘要】 相較于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習,初中會接觸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的知識內容,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更多挑戰。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導入了一定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充分體現出外國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外國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提高綜合文學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現代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培養學生更高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外國文學作品教學,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本文結合相關研究資料及自身教學經驗,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分析初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意義與作用,并進一步提出更高效的教學策略,力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外國文學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166-01
0
引言
新課改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要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師就需要優化教學策略,更要重視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更多優秀作品,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感受真善美的熏陶,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一、人教版教材外國文學選文內容淺析
人教版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文內容具有一致性,外國文學作品比例貴精不貴多,大約占據內容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同時,外國文學作品多為略讀課文,不要求學生深入學習,這表明初中外國文學作品選文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對外國文學產生基本認識,了解其跟中國文學作品的同與異。教材選用的外國文學作品類型豐富多樣,內容淺顯易懂,翻譯過來的課文內容更是精煉有趣,符合初中生的閱讀習慣,可以看做培養初中生文學作品閱讀的窗口,作品包含小說、散文、詩歌、寓言、戲劇、童話、議論文、說明文、演講稿、書信等多種文體,讓學生接觸更多文學體裁的過程中,也對外國文學有基本的全面認識,且選用的作品并非都出自文學家之手,還包括政治家等其他類型的專家學者,對于開拓學生眼界、了解更全面的外國文化也有積極作用。結合初中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丑小鴨》等,都生動詼諧,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快速理解文章內容,又方便學生發散思維。
二、人教版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啟發與思考
要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的興趣,就要從教材入手,引導學生閱讀優秀作品,最終落實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從人教版教材可以得知,外國文學作品的體裁多種多樣,不同的文學作品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首先,教材中多為美國和法國成熟時期的文學作品,作品能夠生動反映出不同歷史環境和社會背景中的外國人文特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詳細的背景資料內容,讓學生在理解背景的基礎上展開閱讀。然后,教師要理清不同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征,讓學生通過文本內容區分現實主義作品、浪漫主義作品等,培養學生一定的文學知識基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詳細介紹作者及其相關作品,引導學生興趣閱讀,如莫泊桑、普希金、泰戈爾等,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真善美的熏陶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三、初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提升與優化途徑
1. 擴大外國文學學習框架
人教版教材多為對外國文學作品的略讀,教師教學也應當建立全局觀,將教材內容作為學生深入學習的引線,拓充文學作品的相關內容,建立更全面、更完備的學習框架。初中生處于接觸外國文學的初級階段,短時間內很容易對外國文學產生閱讀形式、思想文化上的不適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外國文學產生好奇心,讓學生以開放、自由的態度來學習,把握文本內容的時代背景與整體性、邏輯性,“任何一個開放的民族,它的文化發展都離不開學習和吸收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外國文學也可以作為中國文學的映照,打破學生的思維框架。
2.從時代背景引發思考
外國文學教學重點在于名著、代表作的研讀,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內涵,教師可以從作品的背景入手,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首先讓學生認真研讀文本,感受優秀作品的審美價值,然后結合文本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復雜內涵,如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從19世紀中后期法國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傾向入手,在此基礎上分析家人對于于勒叔叔的態度變化,原因其實在于于勒叔叔的經濟條件。又如學習契科夫的《變色龍》時,可以結合19世紀俄羅斯的官僚主義背景,在幽默的語言中感受其中的辛辣內涵。
3.用感性文本展開人文教育
所有的優秀文學作品都具有同一特性:豐富的情感與人文的關懷,為了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人文之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文本中的情感作為串聯全文的線索,在情節的更迭中感受人文精神的光輝,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新興資本家主人公的智慧,感受睿智的人物傳遞出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又如在學習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時,雖然文章主題是動物,但核心內容是對動物的熱愛與作者樂觀的研究精神,學生會在其中感受到與自然、與動物交流的溫馨人文之美。
4.新媒體教學提升課堂感染力
信息技術早已走進初中語文課堂,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新媒體教學媒介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讓學生獲得聲圖并茂,視聽兼顧的學習感受。如在學習《荒島余生》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魯濱遜百折不撓的堅韌品質,在面對生存極限時人類的堅定信念。實踐證明,新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彌補單一文本教學的不足,開發學生大腦思維,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外國文學作品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黃熹.初中人教版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劉洪濤.現代中學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形態分析[J].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3).
[3]張智華.影視文化與傳播[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