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峰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實際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的應用型體驗性課程。但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并未能真正全過程參與實踐活動,能力提高有限。利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境,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的興趣,觸發學生發現問題的靈感,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使綜合實踐課上得更實在。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多媒體
在全新的信息時代的社會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新課程悄然來到我們身邊。這是一門基于學生的實際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的應用型體驗性課程。作為一種獨立形態的新興課程,它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它如一劑催化劑,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它為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新的空間,為孩子們真正走出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在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實施這么多年來,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愿呢?據調查,在目前各個小學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最能見到的是兩種類型。一種是選題指導或方案制定型,即大家坐在教室里,由老師將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究的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提出自己研究的子課題,再自己選擇小組,自愿組合,然后根據所要進行的課題研究制定方案,進行目標的確立、任務的劃分、注意事項的提示等。一堂課熱熱鬧鬧,卻給人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這種綜合實踐活動課只關注活動開始之前的設計,讓孩子們了解到這項活動應如何去做,可到底老師會不會帶領學生按計劃去實施呢?那就不得而知了。另一種就
是匯報型。即小學生將“實踐過程”給大家說一說,在實踐過程中獲得了什么知識?成果是什么?……整堂課在小組匯報中結束,讓人感覺每個學生似乎都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參與活動,但那幾個匯報的學生,那流暢的語言,那嫻熟的表演,總讓人對成果的得出感到疑惑重重!雖然和以往的課相比,課堂生動活潑了許多,但學生還是沒有能真正的全過程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還是有限的。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主體是小學生。雖然有人力、物力、時間、安全等諸多條件限制著我們,但我們也能巧用多媒體,千方百計地為小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境,讓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更實在,從而有效地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我利用多媒體提供課堂信息的多元化、高容量的技術、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巧用多媒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的興趣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改變了以前學生那種單一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現代媒體技術具有直觀性、聲畫并茂、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特點,符合小學生好奇的年齡特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和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的有機結合,達到精神集中與愉悅并存的境界,從而把審美體驗推向高潮,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這樣,激發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比如教《年俗文化研究》時,我先讓孩子談談年俗文化,孩子們都很興奮,侃侃而談,但談完了自己熟悉的,很快就倦怠了。這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現了其他民族過年時的歡慶場面,并適時提問:這些民族是怎么過年的?其他民族呢?為什么各地、各民族的年俗各不相同呢?學生們的興趣立即被激發出來,紛紛到網上瀏覽、下載,競相匯報自己的新發現,體驗著綜合實踐活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二、巧用多媒體,觸發學生發現問題的靈感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問題即課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象與問題,搜集與分析材料,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后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后確立活動主題。眾多教師希望上課時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但至少一半以上的學生就是提不出問題,更別說提出稍有“含金量”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了。多媒體常以其活潑有趣的故事、賞心悅目的動畫、獨特優美的旋律、別具匠心的創意,引發學生無盡的想象。而且能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大量信息,將無聲的畫面從單一發展到多元,變靜為動,將不同時間、空間的事物同時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創設不同的環境,觸發他們發現問題的靈感。
我在組織學生開展《水》這一主題研究活動時,許多同學只是提出了水的重要作用,世界上有多少水,人(動物、植物等)為什么離不開水等簡單甚至毫無價值的問題。于是,我就向大家展示了被污染的太湖、河流,排污現象,浪費水的現象……學生們發現問題的靈感被觸發了:水污染的現狀,成因,治理,生活中有哪些節水小竅門……如此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由課內到課外,學生們思考問題越來越深入全面,發現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
三、巧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動指導綱要》也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就不同于以往單一的封閉的課堂學習活動,而是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已有經驗的學習,并且這種學習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不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引領學生親身經歷一個又一個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真正從事實出發尋求真知,讓學生及時地發現和選擇有活動價值的問題去探究,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更應關注學生實踐了沒有,經歷了沒有,發現了沒有。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的作用,記錄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他們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通過多媒體再現實施過程,全體學生共享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提出的問題,需要的幫助,需要的指點……并針對這些共同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共同探索和創新,這樣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學生不僅增加了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體驗,還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更可貴的是充分發揮了他們自身的價值。
比如說,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常常會進行采訪,但不可能全體同學都去采訪,只能有幾個人參與。我們就可以把他們采訪的過程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再現。全體同學除了可以共享他們的成果,更可以針對采訪過程進行評議,如采訪的前期準備,采訪問題的設計,采訪獲得資料的保存與整理等。而在評議的過程中,全體同學發現了他們的優點,也找出了不足,相互學習,揚長避短,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實踐證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巧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內化體驗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更加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