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要:小學生的教育不僅僅體現在知識的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同等重要。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簡單,對周圍充滿好奇心、探究心理,如果安全意識不夠強,可能會造成悲劇。所以學校應當注重這點,并將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師日常教育中,每門課程的授課人員根據課程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安全意識。本文主要從小學科目的教育內容和特點,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在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分析。
關鍵字:小學生;教學;安全教育
引言:
小學是孩子正式接受學校系統性教學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當中,我們除了對孩子進行德、智、體、美、勞四個方面的教育工作,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并且將安全教育滲透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無形化有形,讓學生有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一、對生命安全教育的認識
1.1尊重生命
萬物皆有靈,而處于小學初級階段的學生會存在“泛靈論”觀點,認為任何物體都是有生命的,結合學生發展具有階段性特點,此時我們應該把握好此時機,結合生活實際來教育學生尊重生命,感悟生命意義,學會熱愛生活。
在小學自然課程中,可以布置課外活動,比如觀察蝌蚪生長過程,讓學生每日記錄蝌蚪的成長,并在課堂上積極開展交流。此活動除了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力外,也可以稍作引導,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學會愛護大自然中的生靈。
1.2自身安全
生命是一切活動的基礎,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所以不管在校內和校外,必須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生安全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礎,如果學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那么如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呢?
小學生的認知、意志等多方面正在發展,他們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積極的探索未知事物,此時就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學校除了對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注意自身安全,遠離危險也是必要的。
1.3社會形勢
現代社會充滿了誘惑力,小學生缺乏自我控制和安全意識。容易遭受安全事故。學校、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必須注意到這點,所以除了日常校規約束保護,班主任也需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性,真愛生命。在面對危險誘惑時,要果斷說“不”。任課教師也需注意平常教學活動,除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安全,也要適當的加入生命安全教育因素,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二、在教學中滲入生命安全教育
我國實行的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育,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注意培養學生生命安全意識,這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學會將生命安全教育意識融入到課堂中,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大致從三點入手,分別是:學科特點、學生特點、班主任工作日常。
2.1學科特點
小學的科目有語、數、英、體、勞等,每個科目內容天差地別,特點也盡不相同,但是對于生命安全教育都可以自然的融入。
比如,對于小學語文科目,它除了可以教授學生認識漢字,讀懂語言,更多的是將情感傳授給學生。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學生除了在課本中認識到蝌蚪發育過程的特點,也理解了小蝌蚪對母親的愛,也可以讓學生帶入到課本角色中,讓學生尊重和熱愛大自然的所有生命。在帶領學生學習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們可以從主人公的童年。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學會主人公對那種對生活的熱情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培養學生勇于正面面對挫折的意識。
在體育課程中,除了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確保學生人生安全,教師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結合教學活動來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比如夏季炎熱,很多學生在沒有家長的陪同下在水邊玩耍,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學生在游泳過程中遇到的危險來告誡學生遠離水邊,或者是在家長的配同下進行玩耍,增強學生的自身安全意識,防范于未然。但是在體育課堂中,必須注意一些細節問題,防止存在安全隱患,影響學生自身安全。
在課外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活動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引入生命安全教育,在老師的帶領下,提高學生危險防范意識。在生活中若是遇到危險應該怎么做,不能一時沖動,更不能手忙腳亂。在組織校外活動時,要告誡學生注意自身安全。學生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他們不要在無視交通規則,更要注意不隨意與外人走動,防止危險發生。
2.2學生特點
小學生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此時他們的外部穩定性較差,孩子的性格是捉摸不定的,變化很快,甚至有時不知道他們高興傷心的地方在哪里。同時,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也對外界感到好奇,對一切都感興趣。對什么都反應強烈。好勝心強,但是韌性差,做事情很多時候半途而廢。所以孩子們遇到事情就比較沖動,這時候就可能會遭遇危險,所以我們此時需要培養孩子的內部穩定性,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引導他們遇事多加思考,提高自控能力。
小學生是正在快速發育的群體,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所以在此階段我們需要滲入生命安全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內部,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2.3班主任工作日常
班主任他是一個班級的精神人物。同時他也是教師、學校、學生、家長等多方面得協調者。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管理和教育學生,保障班級能正常上下課。因此,班主任應積極參與生命安全教育,及時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確保學生的安全。
在平常活動中,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增加學生安全防護意識遠離危險源。讓學生可以做到不玩危險物品、不去危險地方、不做危險事項、不亂吃食物、不隨意跟陌生人走動。
也可以組織學生情景演練,遇到危險事故該如何脫身。比方說在遇到地震災害時,學生應該怎么辦?讓學生討論逃生辦法,學會制定逃生路線,實地操作,總結反思。這樣既加強學生安全逃生意識,也鍛煉學生逃生本領,一舉兩得。
總結:
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任課教師除了日常傳授知識,也要為學生的安全教育擔起責任,要意識到給予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生命安全教育要時時注意,要深入學生心中。
參考文獻:
[1]林穎芳. 把安全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策略[J]. 新教育, 2017(31):59-60.
[2]趙曉敏.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 2017(12):29-29.
[3]袁翠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幾點做法[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8(2):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