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潘
膠州市第五實驗小學自2013年建校以來,堅守為黨育人的初心,堅定為國育才的立場,以“五味體驗式教育”品牌為引領,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融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構建和諧共融的校園育人新格局,培養“有品格、有志趣、有特長”的儒雅學子,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懷教育初心,豐盈“味道教室”內涵,瞄準立德樹人總目標。我們認為,教室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重要的生態場域。為構建德育最近發展區,構筑德育共同體,我們提出建設“味道教室”,通過星級班主任達標活動,探索制定了《五實小高品質“味道教室”的N個好標準》。師生一起制定班規班約,設計班級文化,自主編唱班歌,一起經歷“學習—探索—實踐—反思—收獲”的成長過程,學生人人爭當五味小創客,“安靜地傾聽、獨立地思考、自信地表達”成為課堂文化。在這里,人人遵循“按需設崗、自主選崗、競聘上崗、自由組閣、伙伴同行、輪值換崗、共享成長”的崗位責任制管理,最大限度實現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讓每一間“味道教室”呈現出人性的溫暖、自由的空間和無窮的創造力。
秉教育使命,夯實“習慣養成”,覆蓋立德樹人全過程。我們堅信,好習慣養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核心的元素,養成教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要務。學校實踐了好習慣養成“18字”常規:低起點,分層次,嚴要求,重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創新實施了習慣養成“四步”策略:確立目標—系統訓練—習慣測評—固化課程。低中高年級分別制定本學段習慣養成的重點,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并通過“自我教育活動”“五味成長幣”“積分制”等多元評價進行價值引領,提升學生理性思維水平。進行動態管理,探索了“班級好習慣測評”辦法,學校政教處對學生分別進行生活習慣、課堂習慣、路隊秩序等的全方位的每月一測評,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組織。如此讓習慣測評走向精細、精準與常態,讓習慣養成走上有章、有序和有路。
行教育責任,開展“五味體驗”,構建立德樹人新動態。實踐證明,五味體驗式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主題活動做到三個融入:一是融入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形成節日課程,讓師生共同設計、一起經歷介紹節日歷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二是融入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組織開展了“堅定不移跟黨走,做黨的好孩子”“學雷鋒,紅領巾在行動”等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教育;三是融入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為他人著想,為自己點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做環保小衛士”等活動。同時每周設置一節主題德育課,形成了五味體驗式德育課程,讓孩子的童年有了生長的氣息。
展教育擔當,創新“家長評價”,延展立德樹人大格局。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離不開家校社共育的合力。學校開展了“家長義師進講堂”“家長進課堂”“家長志愿者進校園”活動,組織了“認識中草藥”“心理健康”“國學禮儀”“運動技能”等上百場活動。開展了“三步五環節”家長學校授課活動,創新實踐家長資格制,實施家長學校教學評價制度和學員學分管理制度,并形成體系,提升了家長學校培訓的效能。引領家長開展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三好”活動,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提高了家長素質。
我們為學生構筑了心靈上的德育文化新編碼,構建了“心中有大愛、眼中有境界、腳下有力量”的人情味德育新生態,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個燦若晨曦的新未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五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蘇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