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煒蓉
摘 要:道路作為我國基礎設施之一,承擔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發展的迅速以及城市規劃人員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道路的要求不僅僅停留于滿足人們通行功能,而對道路環境景觀也有更高需求。然而,國內傳統意義上的道路景觀設計偏重其功能與美學形式的塑造,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卻是極少的。我國大部門的城市道路還停留于緩解交通壓力,滿足基本的視覺要求,而忽視了其內在的生態功能的初級建設階段。
關鍵詞:城市道路 綠化景觀 設計方法
前言:城市經過長時間的人為建造而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行人對道路景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道路景觀提升需要每個設計師因地制宜進行設計,考慮道路周邊行車速度、視覺變化等因素從而強化道路功能,塑造自然美觀、生態環保的道路景觀。
1、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提升的原則
1.1尊重場地
園林設計的基礎源于對場地深入的了解與剖析,只有的透徹的了解場地現狀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場地,才能把對自然的傷害降到最低,也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做到與自然協調,才是真正的生態設計。當然城市道路景觀中更是這樣,道路景觀設計的基礎是現場的調研與認知,根據場地的氣候、交通流量、種植資源、鄉土植物等基礎資料,才能指導進一步的道路景觀規劃設計工作。
1.2確保城市道路性能和功能的充分發揮
城市道路景觀雖然是為了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但是如果一味地重視視覺需求,而忽略了道路原本的功能性,則會降低道路的實用性,耗費大量的資金形成資源浪費現象。一方面需要對城市布局、地質、水文、氣候以及交通等特征予以了解,另一方面要對城市交通覆蓋范圍、運載功能、路網建設特征進行調查和研究,收集更多的數據資料,為不同區段道路景觀設計提供依據。
2、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提升的方法
2.1科學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理念
通過對道路綠化綠地合理地規劃設計,會對自然環境起到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所以,我們應尊重自然,優先考慮相應的影響因素,不過,在當下的道路綠化設計中,少許設計師在進行道路綠化景觀規劃時,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忽略當地自然環境,對其設計造成破壞,忽略當地文化,造成千篇一律的道路景觀,毫無特色而言。因此,相關設計人員需要全面了解當地自然環境,對植物的種類進行選擇時,應該選擇適合當地的植物,植物茂盛生長促使周邊自然環境呈現和諧共處的場景,保持自然環境處于平衡狀態;在一定的道路綠化景觀上體現現代化特點,展示新的城市風貌。在道路綠化景觀工程中,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以展現出不同的風格,每個景觀工程具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在設計時,要突出道路綠化景觀工程的獨特性。作為設計師,在設計道路綠化景觀工程時,應該具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具有個人風格,禁止模仿、抄襲他人作品,要不然很容易使人審美疲勞,無法發揮道路綠化景觀工程的作用。由此得知,進行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時,主題要明確,具有園林特色,創新設計理念,進而加快園林景觀工程發展。另外,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設計前做好調研工作,收集周邊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對道路綠化綠化景觀進行人性化設計。
2.2品質第一,突出生態理念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加快綠化建設,突出彩化、珍貴化和效益化,通過生態環境新突破,為四季增添豐富色彩,為城鄉培育更多珍貴樹種,努力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人民高品質生活,簡稱“四化、四提升”。景觀設計要突出現代化、國際化及城市時代特色,景觀效果應精致、高雅,反對低俗。遵循“四化、四提升”設計原則,合理運用色葉、喬、灌木外,結合宿根花卉、四季草花進行組團設計,并運用地被植物,豐富綠地景觀色彩。做好前期調研、全局規劃設計、苗木完好儲備,植物認真養護。結合綠化特色街區、街心花園、園林街鎮創建等,在各個重點區域營造“四化”景觀。
2.3結合綠色基礎設施要求的詳細設計
在已經做出城市道路整體的規劃布局的基礎上,下一步就是進一步深入落實總體規劃給出的各項指引導則。在詳細設計的部分就要落實到具體的雨水管理相關“綠色基礎設施”的運用,什么類型的道路需要運用什么樣的雨水管理綠色基礎設施以及道路的路面采用怎樣的透水性鋪裝等都要分路段詳細設計出來。關于道路景觀營造的部分,在結合道路綠化功能管理要求的基礎上,要實現“一路一景”的綠化政策,要具體落實到哪條路選擇什么樣的主干樹種,采用怎樣的配置模式等。
2.4道路場地現狀調研與評價分析
進行道路景觀場地的調研與分析,充分做到尊重場地才能做到真正的與自然和諧做到生態設計。關于現場的調研具體的做法是:分為內業與外業:內業就是收集有關場地的基本信息資料,如地理位置、當地水文、氣候、植被、山形水系、經濟與社會背景、歷史文脈等;外業就是到實地進行調查研究,需要拍攝現場照片、記錄現場植物情況、街道小品、設施情況以及繪制記錄簡單的道路斷面示意圖等。
2.5完善施工管理機制與技術操作水平的規范力度
完善市政道路園林綠化施工管理機制與技術操作水平的規范性是提髙現階段道路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另一重要手段。在植被修剪、肥料供應、澆水灌溉等植被養護工作中,要在原有施工管理制訂的基礎上依據當前道路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需求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嚴格資源分配與人員職責劃分,提高施工與養護工作中的效率和秩序性。
3、結語
綜上,道路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具有環境干擾的特點,由于其本身具有環境污染源的性質,帶來的環境影響往往具有特殊性。道路的環境影響使路域環境出現了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現象。所以,用生態設計方法改善現有城市道路綠化景觀面貌,是增強城市生態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周術.城市道路景觀的整合[J].華中建筑,2006(24):62-64.
[2]車生泉.道路景觀生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以上海市為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7,25(3):180-188.
[3]徐楓,王進.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方法探索[J].價值工程,2013(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