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菲 張冬雪

傳統剪紙,往往被當代人等同于充滿鄉土氣息的大紅窗花。成都市萬春小學的孩子們用剪刀剪出了一個童趣的世界,他們充滿想象力的剪紙作品,頻頻被選中在“看四川”成都國際非遺節等活動中展覽。學校始終踐行“讓優質的平民教育潤澤孩子成長”的辦學理念,以“傳承文化之根,伸展創新之脈”為育人目標,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融為一體,使學校課程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載體。
學校的“根·脈課程”具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特點,以傳承文化、創造未來為己任,鼓勵學生夯實自身身心發展、知識學習的根基,同時積極提升藝術文化素養,在傳承中創造,形成新的文化脈絡。其中的特色校本“枝脈課程”以“非遺”剪紙課程、博物館課程、國學經典課程、萬春大學堂選修課程為主要內容,借助系列化、規范化的校本課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使其提升文化修養,鍛煉自主創新能力,樹立社會參與意識,張揚自我個性魅力。
“非遺”剪紙課程緊扣“以傳統文化引領藝術教育,以藝術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理念,由常規課程、社團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四部分組成,以“學習特長、感受藝術、樹立自信、傳承文化”四個梯級培養目標為宗旨,讓學生習技藝,勵身心,促成長。學校依托特有的萬春博物館,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博物館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博物致知的文化意識和自覺。學校還成立了“國學書社”,開展“讀經典”“寫經典”“誦經典”教育,每天堅持“晨誦午寫”,并與藝術學科相結合開展“畫經典”“剪經典”綜合活動,通過經典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愛國精神、社會責任意識以及對文學的欣賞能力。萬春大學堂選修課程秉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家長樂享”的理念,以“自主選修、雙向培養”的形式,設置基礎學科以外的特色課程,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包括十字繡、象棋等。
在課程建設的推進過程中,萬春人收獲良多。學子身心健康發展,學科知識扎實,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教師教育觀念得到轉變,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技能和素養逐步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家校關系更加融洽;學校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區域影響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