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澤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德育品質的重要任務,其中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新時代下社會賦予初中政治的新要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的更好提升。本文簡單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內容,以及初中政治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進而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人文精神
人文學科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揚人文精神,重視人格,維護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文學科的初中政治,是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與人文精神的養成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而應該將人文精神貫穿到初中政治教學的全過程。改變過去以應試為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體現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教學上升到學生精神領域培養的層面,讓政治教學充滿人文精神的氛圍,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一、關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人文素質,即一個人的品質、思想、人格、能力、興趣、態度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社會文化修養。人文精神以人為主體,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準繩,是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其通過傳授知識、環境影響、自身實踐等方式逐步培養實現,由外及內,由淺入深,由客體的認知到主體的體驗,再到內心的理解與認同,進而逐步內化,其核心是引導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洞察人生、凈化靈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
二、初中政治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側重于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硬性記憶,強調技能培訓,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學生雖然成績良好,但感受不到其中的人文之美,其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缺乏人文精神,壓制了教學的個性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技能,而是成為具備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即要求學生“先做人,后做事”,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必須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并將人文精神的培養融入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新課標改革的要求。簡言之,現代教學要求將初中政治教學與人文精神相互結合,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升華,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初中政治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教師素養,凸顯人文精神
教師作為初中政治教學與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組織者、實施者和評價者,其人文素養和教學能力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成果。為了更好地完成政治教學任務,并在教學中實現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在學生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展現良好的人文精神風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教學工作中言傳身教,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銳意進取,積極創新,探索和實踐有益于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同時應該善于和學生溝通交流,成為學生信任的良師益友,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深入鉆研教材,簡化認知
人文精神培養的有效載體是初中政治教材,其中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夠成為重要載體。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解讀、分析教材內容,從中挖掘選取出適合開展人文精神培養的內容,并深入淺出地進行重點講解。只有充分發揮教材的主導作用,才能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其他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全方面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實踐中,最終實現學生人文精神的升華和提升。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在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創設一系列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鼓勵學生的自主體驗和學習反思,實現多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多彩,進而在展現自我、不斷豐富自我的過程中培養人文精神。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善自我
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其實質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合作探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獲取知識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當然,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詳細的了解和掌握,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新時代下社會賦予初中政治教學的新要求。關系到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取向和綜合素質等方方面面,其有效性也將成為評價初中政治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理想信念,具備國家情懷,滿足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章遠芳.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科教論壇,2004,(08):62-63.
[2]屠其君.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科教文匯,2006,(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