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安
本報訊 如何抓牢質量“牛鼻子”,犁好課堂“三分田”?連日來,天長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教研工作研討會紛紛“登臺唱戲”,同時全市“人人公開課”活動正如火如荼,“你方唱罷我登場”。
為謀求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最大公約數”,天長市堅持以生為本,集約化打底,以三個“優化”著力構建品質課堂,深度推動全市教育質量高位突破。
高效優化課程課堂。該市加大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義務教育課程實踐化、普通高中以及職業教育課程創新化等特色課程建設力度,積極做好課程資源整合和“二次開發”,適應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學生。注重常態課質量,積極開展推門聽課、菜單送課、集中評課等活動,促進常態課從“時間+汗水”的傳統課堂向“智慧+藝術”的品質課堂轉變。借力“微課”“一師一優課”“在線課堂”等網絡資源,實現優質課堂資源共建共享。
深度優化閱讀課堂。加快數字化圖書建設,組織編寫市本化、校本化閱讀教材,豐富優質閱讀資源。要求各學校圖書室全天候開放、全開架借閱,并在班級教室、樓角走廊設立開放閱讀區,以書香“典”亮校園。加強閱讀教學研究,定期開展閱讀教學觀摩研討,著力構建美文欣賞、誦讀指導、閱讀交流、征文演講等基本課型體系,引導學生從“快餐式閱讀”走向“營養式閱讀”。
質態優化教研課堂。建立了教、考、研、析四位一體機制,不斷完善校本教研評估“官方”標配,著力構建全市校本教研科學化、網絡化、特色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打破校際壁壘、學科壁壘,發揮5個教研片區、3個教育集團、16個名師工作室、30余對城鄉結對教學優勢,通過集體備課、網上曬課、定期磨課等方式,持續開展研課、研題、研考、研輔等活動,努力形成天長教研新質態。積極開展“主題教研+開放日”、專題輔導、教研例會等活動,加大成果轉化應用力度,不斷提高教研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