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偉
進入四五年級,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多,有些學生承受不了繁重的學習壓力,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當然,造成學生厭學的因素有多個方面,比如學習無用論、學習能力低下等。我認為,首先要弄清原因,再對癥下藥。厭學行為不單純是學習本身導致的結果,更多的是應試教育和家庭缺陷導致。所以,應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并恢復自信,重新燃起學習的熱情。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呢?
一、挖掘厭學情緒的根源
很多人認為,厭學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但我不這樣認為。以我班學生為例,有的是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基礎差、成績不好;有的是上課不遵守紀律,常挨批評,慢慢覺得學習沒意思,以至于干脆放棄不學。克服厭學情緒,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表面看,這樣的回答似乎很正確,但對學習不感興趣并不是厭學的根源。因為,對未知的東西感興趣,是人類的天性。而沒有成就感,才是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記得我小時候,每次放學時,班主任都會囑咐我們回家后好好想一想今天學了什么知識,特別是睡覺前一定要在腦海中“放一遍電影”。那時候,我覺得每天都生活在一種莫大的成就感中,這種成就感也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我對學習也就會越來越感興趣。
二、特別“生”,給予特別的愛
作為班主任,首先應做到對那些因學習成績差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多鼓勵少批評,使他們和其他成績好的學生一樣沒有思想壓力,沒有自卑感。同時,對他們提出適當期望,也就是提出的要求必須是經過努力可以達成的。因為,這種要求會成為學生上進和自信的動力,而不會成為壓力。
布置作業時,不要隨意增加作業量,以免加重學生的負擔。遇到學生學習成績有波動時,應及時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當學生稍微有點進步后,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遇到有學生違反校紀校規時,應做到多教育少批評,即使批評也要把握分寸,尤其要以攻心為主。我多次找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單獨談話,把學習的重要性講給他們聽,引導他們談談自己的困惑和苦惱,給他們提建議,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驅力。
三、對愛上網的學生,要因勢利導發揮其長處
在我班,有個別學生對上網玩游戲特別感興趣。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因勢利導:既然他們喜歡上網,我就經常有意讓他們上網查找資料。比如,查找不同類型的成語、各種類型的古詩、名人名言、諺語、歇后語等,讓他們把游戲時間投入到查資料中。后來,班級開始編寫詩集,我又有意讓他們設計詩集封面并擇優選用,大大激發了這些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有目的的上網對學習是有利的,有效地幫助他們克服厭學情緒。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班主任還應多與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家長交流、溝通,讓家長懂得并學會用積極且正確的方式方法為學生減壓,而不是動不動就打罵學生,甚至放任不管。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必須做到多關心和愛護學生,適當時候還應專門抽出時間輔導他們學習。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在學校積極學習,回到家后也能主動學習。學習是個苦差事,對有厭學情緒的學生而言,更需要毅力和定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聯合家長,一起為厭學學生進行堅持性行為訓練,幫助他們培養毅力和定力,讓他們一點點持續學習,避免“三分鐘熱情”。
五、對偏科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由于這個年齡段學生形象思維發展不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深,學習上的困難更加凸顯,學生對某一科目表現出極大興趣或沒有興趣,這就造成偏科現象的產生。有些學生不喜歡背誦,英語和語文成績偏差;有的學生偏文科,數學成績就很不理想。我找各任課教師了解學生各科學習情況,建議任課教師因材施教,適當降低要求,積極給予表揚——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第一時間鼓勵和肯定,讓學生知道“小成功集聚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大成功”,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進取心,幫助他們找到學習不同科目的最合適的方法,最終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
總之,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為厭學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