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線珍
【摘要】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感覺無從入手,冥思苦想半天也寫不出來,最后要么亂寫,要么東拼西湊,要么抄范文。如何改變這一種現狀?最關鍵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欲望,讓學生愛寫,才更容易會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激發興趣;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教學提出了總目標:“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還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然而,現在有許多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苦不堪言,無從入手,冥思苦想半天也寫不出幾行,最后要么亂寫,要么東拼西湊,要么抄范文,結果文章題材陳舊,內容空洞或者千篇一律。造成這一現象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孩子們沒有寫作的熱情和欲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這樣一來,從“要我寫”變成了 “我要寫”,從被動到主動,效果肯定的事半功倍的。那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善用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知識生成的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是一些突發的事件往往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教學機智來把握這種動態生成的情境,整合生成資源,成為課堂的一大亮點。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能巧妙利用好這些生成,收到的效果是往往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同學們正在認真聽課,突然有個學生說:“老師,小銳掉牙了。”我看看小銳正捂著嘴巴,不像是搗蛋,就說:趕緊去漱漱口吧! 同學們中有些躁動,我馬上按住接著講課。一會兒,小銳跑回來剛坐下,后排的小張又在偷偷地笑,我覺得他有意為剛才的掉牙而笑。正想批評他,只見他笑歪了:“老師,小方也掉牙了,還流血了呢!”“哦?掉牙的都趕在一塊啦?”同學們興致來了,紛紛議論起來,過了一會兒,學生仍然沉浸在剛才的意外中,原本安靜有序的課堂氣氛被打破了。孩子們都有掉牙的經歷了,但背后的故事就一定一樣了,何不因勢利導,以此為契機指導寫作?于是,我放棄了原來的教學計劃,就讓他們說說自己掉的經歷或者有關掉牙的故事,然后以《掉牙記》為題目寫寫自己的故事。因為學生寫作熱情高漲,又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這次的作文中每個學生都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又如,去年一天,我正在教室上課,突然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頃刻間,大雨滂沱,外面成了雨的世界。學生的眼球、耳朵全被大雨吸走了。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安靜,聽課的效果也肯定很差,所以,我干脆停下來和同學們一起觀察雨景,由遠而近,從水聲、水形等方面去觀察,然后趁熱打鐵,馬上把剛才觀察到的寫成一個片段,學生在文中發揮豐富的想象,大膽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把雨景描繪得細致入微,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由此可見,巧妙地利用這些突發的情境為契機,不僅激發了學生寫作熱情,還豐富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把游戲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游戲,就是誘導學生學習作文的最有意義的“玩具”,游戲是生活的反映,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他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重要手段。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把游戲觀念引入到作文課堂,應該比較好地貫徹了教育部這個方針了。課堂上用大量忘乎所以的游戲,打破了作文課沉悶的氣氛,使學生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里完成作文,使學生不但不害怕作文,反而喜歡帶有游戲意味的作文課了,因為他們不能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地去攫取并不豐富的寫作素材了。游戲還將給學生帶來許多的知識與文化,能擴展與深化學生的思維,還能在游戲中能受到團結合作、守紀等方面的教育,這些是看不見的文化。如我在教四年級的時候,發現學生怕寫作文,一到作文課,個個叫苦不迭,而且寫出來的作文都是和例文一樣,千篇一律。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就是每兩上一節游戲作文課,內容豐富,操作性強,如,“詞語接龍”“傳悄悄話”“數字阱陷”“尋人啟事”等,先講清楚游戲規則,提醒學生要注意自己的當時的心情和同學們的反應,為寫作做鋪墊。游戲結束后就趁熱打鐵,馬上指導作文,因為是親身經歷過的事,學生唰唰地一下子寫了四五百字。剛開始學生作文都會呈流水賬,但多寫幾次,場面的描寫越來越細致,尤其是心理活動寫得特別有個性。有時候會因為一些事錯過了游戲作文課,學生就會追著你問什么時候補,不排除他們貪玩,但起碼對作文已經沒有壓力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鼓勵多看課外書,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魯迅說過:“(看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利用好學校的圖書室,組織發好借閱工作,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在鎮、區圖書館借閱圖書的經歷,讓學生對圖書館的向往。每次推薦書目時會介紹書的主要內容,但在精彩的部分突然停止,設下懸念,要學生自己去找書來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把每周的閱讀課改成讀書分享會,采取多樣的形式,可以介紹自己近讀得較有感受的書目,也可讓學生讀作文中某個描寫得好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要求必備一個“采花集”,摘抄課外書中的一些好詞好句或典型事例,定期檢查,評出優秀。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讀書、寫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周末往書店、圖書館跑的人更多了,把買到的、借到的書在班內互相交換,共同閱讀,班級閱讀的氣氛漸漸濃了。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素材也逐漸多了,口頭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潛移默化中也學到了很多寫作知識和技法,在實際寫作中,這些“下鍋米”信手拈來,不僅內容變得充實起來,手法熟練起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寫作的興趣濃了,信心足了,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四、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從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注社會。”教師要站在尊重、欣賞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評語中教師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心靈交流。就像有個學生和媽媽說:“我和老師在作文本上聊微信。” 這一種親切的指點、富有愛心的鼓勵,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有一種“我也要寫的”沖動。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在作文評改中,我不只是看學生的整篇作文,還把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找出來,哪怕只是一個詞、一句話,我都會用紅筆圈出來,在旁邊寫上鼓勵性的評語,并且在班級中宣讀,有時還會給他們發個小獎品或獎狀。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點滴的進步,小小的獎勵都能使學生非常興奮,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調動寫作的積極性。
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要求學生把自己喜聞樂見的事寫下來,并讓寫得好的,有閃光點的同學在讀書分享會上宣讀,鼓勵學生參加各種作文競賽,獲表揚、獲獎的同學有了一種自豪感,都會更加努力去練、去寫。每個學期要求學生至少選出一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文章,認真謄寫,配上花紋圖案,編出班級的、自己的作文集,供班級同學傳閱,從而體會到了習作的樂趣。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無定法,教師要有耐心,恒心,肯創新,肯嘗試,讓學生愛上閱讀,消除寫作壓力,激發寫作的欲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白堅,張賽琴.21世紀我們怎樣教作文》(小學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2]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