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遠
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做人打好基礎。為貫徹落實縣教育局全面實施德育管理工作的精神,我校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并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使德育工作具有實效性,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一、小學德育管理實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學德育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可以說,德育實效性是衡量德育管理效果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我國的德育管理實效性來看,存在著“低效勞動”、“無效勞動”,甚至還有“負效勞動”的現象,總之,實效性不高。德育與德育管理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必須下大力氣研究德育和德育管理的實效性問題,使德育工作走上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現代化的健康發展軌道。
二、提高小學德育管理實效性的方法
(1)落實德育工作。小學階段正處于人一生發展的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正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加以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節上出現偏差,將會使兒童向不良的方向發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現代精神文明的體現,而且決定著未來的社會面貌和民族精神文化。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
人們常說:“體育不好出廢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這是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靈魂,起著導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著導向作用。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實。要調動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首先應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學好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統一認識,一致行動,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目標及工作步驟,使他們既明確自己的責任,又有一定的職權范圍和利益。其次應調動教書育人者的積極性。
(2)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為調動其積極性,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職責、考核細則,對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評先、評職、晉級等方面優先,大大調動了班主任的積極性,使我校班主任隊伍穩定。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學科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多次提出要實現德育的常態化,要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各學科德育以學科知識為載體,能實現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效果。學校制定了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全體教師實行一崗雙責,積極主動的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德育工作,并對科任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并對科任教師的工作成效,在評優、評先、評模工作中有所體現,同時也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學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視了對學校全體教師的管理,運用激勵性原則,調動了學校所有教師的積極性,達成了育人共識,形成了合力,充分發揮了學校全體教師的聰明才智,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正面德育教育,讓人間的真、善、美去感染學生,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學習身邊的英雄,要充分挖掘身邊的典型,讓學生周圍、學生中間感人的榜樣去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要以一種崇敬的心理去對待榜樣,用榜樣的高尚德行去感化他們,化作孩子們道德修養的航向標。當今豐富多彩、復雜紛繁的社會里,特別是社會轉型期,總是香花與野草并生,真、善、美與假、丑、惡并存。應該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假、丑、惡”現象的警示教育,教學生學會拒絕那些“假、丑、惡”現象,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當然,這種教育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礎上進行。
有些單親和孤兒,從小生活在缺乏父愛或母愛家庭中,會產生一些不太健康的心理,表現出一些強烈的叛逆,如固執、對抗、孤僻、依賴、自卑。這些不良的情緒困擾著他們,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時間一長,將會使他們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失去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和生活。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這樣的現象,有這樣一些令教師頭疼的學生,整天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此,一些教師的做法就是讓他們進辦公室站壁、批評,或把他們和其他學生孤立開來。其實,有好多的學生并不是品德出現了問題,而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如果把一些因心理問題而犯的錯誤與品德敗壞混為一談,就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發展。所以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教師要以關愛之心經常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能很好的投入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當今的學校除了教好學生,還要辦好家長學校,利用學校這個教育陣地分期分批給家長上課,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學生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水平,抵制社會大環境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學生一生的學校,家庭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健全和完善家庭學校的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合作,指導和協助家庭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
加強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任重道遠。我們應竭盡全力,以國家的繁榮昌盛、民族的興亡安危為己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正確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振奮學生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學習的刻苦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重視學校德育工作,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關注學生德行的培養,就一定能開創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就能培養出一代代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