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靜 陸燚楓
一、什么是TED演講
TED源于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這三個單詞,創(chuàng)立于1984年,其宗旨是傳播“值得傳播的思想”。自2006年開始,TED演講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供免費觀看,并被翻譯成一百多種語言。TED演講能取得成功,主要基于以下特點:
1.話題繁多,內容豐富。TED演講歸納為:技術(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藝術和設計(Art and Design)、科學與醫(yī)學(Science and Medicine)、文化(Culture)、全球問題(Global issues),涉及幾乎各個領域的熱點問題。
2.演講時長恰到好處。18分鐘既能讓聆聽者保持注意力,又要求演講者更清晰直觀地展示自己。
3.語音語調標準規(guī)范。大部分演講者都來自英語國家,語音語調規(guī)范流暢。學者接觸不同的口音,更好地應對交際的實際需求。
4.演講者的經(jīng)歷不同尋常。或是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如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或是普通人對人生的有新的思考,如瑞克·艾利亞斯經(jīng)歷了墜機事件后學到三件事。
二、何為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將傳統(tǒng)的學習課堂、現(xiàn)代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原理與多媒體、網(wǎng)端平臺等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結合,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混合式教學是各要素之間的互相配合與融合,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各種教學理論的混合,例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混合;又是教學資源和不同學習環(huán)境的混合;不同教學方式和學習風格的混合。
三、英語專業(yè)視聽說課教學現(xiàn)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中強調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夯實英語語言基本功的同時,還應努力拓寬人文學科和科技知識,培養(yǎng)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視聽說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技能課,其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三者結合,以直觀畫面和情節(jié)內容為基礎開展口語訓練,運用復述、總結、口頭概述、即席演講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
目前的視聽說課容易陷入以下誤區(qū):
1.等同于聽力課。教材選用老舊,教學上也沿用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聽的傳統(tǒng)模式。缺乏新意的教材內容和師生互動僵硬刻板的教學模式未能達到訓練其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效果。
2.等同于口語課。選擇以交際功能和實用話題為主線的《英語口語教程》等教材,強調跟讀、復述、對話訓練。教學內容未能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成效。
3.等同于英語電影欣賞。在課堂上將電影作品分段播放,讓學生跟讀、模仿其中的對白,并對背景和內涵進行討論的教學模式雖然以其娛樂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分段方法可能會因課程間相隔時間過長,導致學生遺忘內容而無法進行連貫的思考。
目前針對高校英語專業(yè)視聽說課程的教材較少,配套視聽資源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管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為教學提供了大量資源,但課程時限對于視聽材料的選擇存在諸多限制。所以教師在選擇視聽材料時應本著語言輸入性、語境真實性和語料時代性、趣味性的原則對網(wǎng)絡視聽資源進行篩選,而TED演講以此理念成為英語專業(yè)視聽說課教學資源的不二之選。
四、基于TED演講視頻的英語視聽說課混合式教學實施步驟
1.課前。教師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將事先選定的完整TED演講視頻分享給學生,同時提出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觀看并適當做筆記,以便對視頻內容、詞匯乃至演講者有初步的了解。
2.課中。第一步:文本分析。教師帶領學生對其總體結構進行分析。針對長難句引導學生“斷句”,找出標點符號以外的“句讀”;找句內/句際連詞,以理清句內/句際語言片段之間的各種關系;研習各種詞組搭配和句子形態(tài),并嘗試將句子或段落以口頭或筆頭形式翻譯成漢語。第二步:實踐應用。學生完全理解文本之后,一起觀看演講視頻,教師引導學生領會演講者的語音、語調、停頓以及其中暗含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演講的話題,運用詞匯、詞組、句子結構和篇章銜接等,進行書面的模仿寫作。最后,鼓勵學生進行模仿演講競賽,學以致用。
3.課后。學生錄制演講小視頻并上傳至網(wǎng)絡平臺。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觀看,討論和總結每位小組成員模仿演講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共同進步。
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TED演講視頻,開發(fā)設計其他實用有效的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如讓學生聽取演講的某一片段,回答相應的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或問答題等,通過聽力練習檢查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演講的內容和主旨。或者將演講的某一段文本制作成填空,要求學生根據(jù)記憶、結合上下文語篇結構和語意,盡可能地填入原詞,強化理解和認識,為進一步活學活用奠定基礎。再或者,在充分理解演講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并就演講主題或其中的某一特定觀點進行討論或辯論,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開拓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五、結束語
身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短小精干的TED演講視頻以其對創(chuàng)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反思精神的倡導,及其時代性、趣味性和多元性的特點成為本課程教學資源的不二之選。同時也使本課程實施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教學相結合、師生多維互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可能,英語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在課內外形成一個立體化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簡介】龔靜,陸燚楓,中國藥科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