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習敏
摘要:廊道“微運動”是指在室內走廊上開展的幼兒小型運動,它是戶外運動的一種補充,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文即對廊道“微運動”的開展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教師開展室內運動設計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室內?廊道?“微運動”
受當前氣候條件和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無法完全保證幼兒每日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達到應有標準。長期下來,幼兒的體能、智力、情緒、個性、認知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和培育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隨著幼兒園教學環境、活動器材和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開展室內運動活動的條件越來越豐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室內走廊空間,進行廊道“微運動”的設計和實施。
一、廊道“微運動”的主題篩選
廊道“微運動”雖然相對開展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幼兒完全自主產生的游戲行為。作為教師,我們同樣需要花費充足的精力,結合幼兒的發展目標為他們設計游戲內容,構思主題情景。我們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核心參考,結合幼兒園一學期內的中短期教學規劃,根據幼兒的不同要求和空間環境情況,確立了廊道“微運動”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幼兒的運動技能包含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等內容,我們要將這些能力的發展看成一個整體,有目的、有步驟、全方位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在主題篩選時,我們要多參考不同幼兒近期在各領域所學習到的知識,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比如幼兒已經學習過數字的運用,我們就以培養其合作和挑戰意識、堅持與拼搏精神為目標,根據其數學、上下肢運動和感知運動能力,設計了“球球樂” 廊道活動。對室內各種地形運用材料進行了布置,幼兒需要通過投擲獲得足夠的積分,隨后進入“曲棍球場”,以團隊的形式完成曲棍球比賽。借助于這項游戲,我們不僅能通過鉆、爬、跨、跳,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群,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還能提高其擲準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以及獲得數學初步計算的能力。
二、廊道“微運動”的過程設計
我們會根據運動區域投放各種材料或進行教學設計。比如,我們以靈活改造的理念進行廊道體育環境的創設,多以環形或蛇形設計體育游戲路線,投放鉆網、桌椅、大積木等材料,用于開展平衡性、力量、耐性、靈活性、協作性主題項目。
主題確定之后需要對游戲的過程進行科學縝密的設計。在保證游戲形式新穎有趣,符合幼兒探究參與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對于游戲的形式和團隊的安排都需要進行專門的構思設計。在游戲形式上,設計了競賽式、探索式和挑戰式三種不同的廊道“微運動”。競賽式游戲具有競爭性,能夠大幅度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在個體或者小團隊式的游戲中可以廣泛開展,尤其適用于室內的達標、“軍事競賽”等游戲活動。探索式游戲需要教師設置相應的難度,為幼兒確立趣味性的目標,這樣才能激發幼兒思考甚至合作,一些尋寶、解謎式的室內運動就符合這個思路。挑戰式游戲是室內運動中的核心部分,它同樣需要教師設置趣味性的難度,激發幼兒拼搏與合作的精神。我們在園內開展的花樣紙盒(趣味拋接、渡河送信、蜘蛛人),小兵訓練營(驚險獨木橋、投擲小勇士、神槍手、小兵探險),奔跑吧寶貝(無限闖關、百變秀秀秀、超能陸戰隊)等系列廊道“微運動”都屬于這種類型。對于能夠符合不同年齡幼兒發展需求的室內運動項目,甚至可以跨班級組織混齡幼兒,讓不同年齡的幼兒結合共同參與,在互動協作中培養大齡幼兒的團隊互助意識,讓低齡幼兒獲得學習模仿的機遇。我們還可以設計一次“運貨”的趣味游戲,讓幼兒們用自制道具運輸“貨物”至超市,獲得報酬。幼兒在游戲中自行觀察思考路線,選擇運貨方式,制定“紅綠燈”等運動規則,最終生成系列性的趣味主題活動。
三、廊道“微運動”的環境優化
相比于室外運動場地寬敞簡單、可塑性強,廊道空間因為較為狹小,所以組織策劃運動項目相對較為復雜。我們對于室內運動的環境場景也需要制訂適當的優化策略。走廊空間狹長,目視方向簡單,適宜開展運動量較大的奔跑、跳躍、爬、投擲等“線性”游戲。我們需要對符合廊道特點的游戲進行設計和優化改造,在保證幼兒安全運動的前提下,盡量設計出新奇性和趣味性十足的游戲項目。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有時教師在進行廊道“微運動”策劃時,會忽視上下立體空間的開發,只著眼于地面的創設,這是非常可惜的。墻壁可以設計固定的運動器械,上下空間可以進行巧妙的開發,如我園的廊道、墻面、空中地面都進行過相應的活動設計,教學效果顯著。從材料投放來說,我們需要多結合幼兒的表征能力,投放生活中常見的、易于操作應用的低結構材料。一方面這些材料幼兒熟悉,具有天然的親和性;另一方面,這類材料可塑性極強,教師易于操作、改造和布設,幼兒也能在合適的機遇下參與游戲道具的制作,游戲趣味性和教學延伸度大大增加。比如以各種紙箱為主要材料實施開展的“小兵玩轉紙箱”運動,以及以紙棒和塑料棒為核心材料開展的“棍棍棒棒” 運動,都適合用這類材料。
四、廊道“微運動”的過程監控
環境創設永遠只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想要真正讓幼兒在廊道“微運動”中獲得成長和樂趣,還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教學指導。首先,在游戲開始階段,要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提高其專注度,有時考慮游戲本身的性質,教師甚至需要借助于情境引導幼兒合作交流,結成小組。比如,我們開展“小兵訓練營”,就可以創設戰場故事烘托氛圍。同時,在活動開始前,就要對游戲本身的難點、問題點、幼兒可能發展的狀況做出預先估計判斷,并思考出恰當的解決方式。這些解決方式要盡量以側面提醒為核心,減少直接的行為指導和示范。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介入游戲,輔助幼兒進行思考,共同完成游戲目標。如果游戲過程中發生了超脫預期的情況,則教師要根據現場做出恰當的處理,盡量在不破壞幼兒游戲氛圍的前提下施以合理的解決方式方法。為了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游戲中教師要注意觀察,適時提醒幼兒擦汗、喝水。活動結束后,要逐一檢查幼兒的身體情況,保證游戲沒有造成任何運動性傷害。最后,教師要結合游戲的主題模式,給予一些巧妙的評價性鼓勵,讓幼兒們都能從游戲中獲得快樂,激勵他們繼續嘗試,繼續進步。比如,我們開展“小兵訓練營”活動,在游戲結束后就可以授予幼兒“軍功章”;開展“奔跑吧寶貝”活動,就可以獎勵幼兒自己在游戲中的名牌等。
可以說,廊道“微運動”充分利用了走廊空間的地形和環境,其小而微的特點,別開生面,讓習慣了開闊性戶外運動的幼兒有了新鮮的感覺,吸引了幼兒參與室內運動。豐富多彩的室內運動的設計,讓孩子們體會了小空間的別有洞天,孩子們在種類各異的室內運動實踐中鍛煉了身體,發展了個性。
參考文獻:
[1]黃玉婷.巧用空間妙用材料 玩轉室內運動[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2).
[2]劉金蘭.幼兒園室內運動游戲的組織策略[J].現代教育,2018(8).
[3]楊滟.幼兒室內微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實踐[J].教育(周刊),2018(44).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