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霖
摘要:初中美術的課堂優化是在美術教學有限的時間內,將美術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最大化,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到美術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八年級中《水墨交融寫青山》一課為例,對如何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繪畫創新能力進行分析與研究,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優化;初中美術;培養;繪畫創新能力
初中美術教學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激發學生對事物審美觀和繪畫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期,介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美術的教學應該優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更為重要就是在繪畫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進一步的挖掘學生的繪畫創新的潛力。
1.優化教學目標,引導繪畫創新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美術教學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開展,應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著想,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方式和能力制定符合實際的美術教學目標。美術的教學目標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在美術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解,例如對八年級學生在《水墨交融寫青山》一課中,八年級學生由于一年的初中美術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某些程度上,對某些感性的作品,能夠進行理性的分析學習,他們想象力豐富抽象思維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如教師能加以合理的引導,是可以激發其創造性思維的,欣賞能力會達到的加強。同時在認知、技能、情感這三個目標中,應該加上創新目標——開展探究性活動,結合欣賞活動,運用肖像畫創作形式、法則也來嘗試創作,表現周圍的親朋好友。
2.優化教學過程,實踐繪畫創新
2.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例如在《水墨交融寫青山》一課中,教師通過對上學期我們學過了兩種表現水墨山水畫山石的用筆方法和表現步驟,設問:哪個同學還記得嗎?其次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兩張上學期學生作業,一張為中鋒用筆,一張為側鋒用筆。來讓學生觀察這兩張作業哪個是用中鋒,哪個是用側鋒表現的?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好奇心,學生可能會忘記一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以此來引入主題,再來感受一下這兩種表現方法,請同學們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表現兩塊石頭。學生作業結束。教師選擇一些學生作業上實物投影儀展示。通過此過程構建繪畫創新的開始階段。
2.2表達體驗,追尋創新
在《水墨交融寫青山》一課中,學生觀察教師演示筆、墨的技法,引導學生嘗試用筆、用墨的方法,體驗琴弦一般敏感的線條、變化豐富的墨色,交流實踐后對"筆墨"的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情境交融的山水畫表現特征。
"師法自然"的理論在中國畫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畫家對自然中樹木、山石的表達形成鮮明的程式,追尋大師的意境,融合自己掌握的筆墨語言,大膽地畫一幅山水作品,描繪出對山川景物的感受。
在這節課中教師采用賞析、示范、臨摹、小組交流等不同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實踐中國山水畫用水、用筆、用墨的方法,表達不同的意境、情趣。盡量多地運用直觀教學法,教師演示山石不同的皴法,不同樹木的造型,展現中國畫筆墨造型的意趣。
不同時期的山水畫作品寄托了畫家的不同心志,讓學生體驗對不同作品的理解,并將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交流對中國畫筆墨情趣的體驗及感悟。教師應該從理解、表現、運用等角度點評學生學習全程。
2.3追尋表達,大師的意境
中國山水畫的空間分割講究造境。中國畫三遠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紙表現萬里江河、萬仞高山。自近而望其遠曰平遠,平遠之致沖融;自下而仰其巔曰高遠,高遠之勢突兀;自前而窺其后曰深遠,深遠之意重疊。
教師通過對《寒江獨釣圖》畫面的展示,讓學生了解表現的是什么內容,作者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大面積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知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品描繪了一葉孤舟漂泊在無垠的水際,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頭戴斗笠,在獨自垂釣。大面積的留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像水天相連,像茫茫白雪,像霧氣迷茫,充分表現了寒冷的感覺。體會到意境之美,中國山水畫情與景交融的獨特審美內涵。中國的山水畫不僅描繪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時也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感受。 在這是教師應該進行示范樹木與山石的技法,讓學生更清楚的禮物大師的意境,古代畫家畫樹葉時創造的各種點葉法:菊花點、胡椒點、介子點、松葉點等。古代畫家畫山石時創造的各種皴法:是表現山石﹑峰巒紋理的畫法,有披麻皴﹑雨點皴﹑斧劈皴等。
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各種筆法、墨色、墨法,談談對用筆、用墨的感受,并試著對同學的筆墨造型進行分析,判斷它們各使用了哪些筆法、墨法。
2.4合作臨摹,創造的樂趣
通過上述的學習,讓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一幅以大自然為主體的山水畫。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新的想法加入進去,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認識,與被描繪的客觀對象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寫景是為了抒情,抒情又離不開具體的景物,情與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空間處理上采用"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手法。即把畫家自己看作是一個巨人,面對自然,如同看盆景。這樣,即使是千里江山也可以盡收眼底,不受視覺的局限。畫幅雖小,但所表現的范圍和境界可以很大。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程式。中國傳統藝術,如戲曲、中國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技術格式。最后學生展示自己的臨摹作品,同學之間交流學習體會,互評及教師點評作品。
2.3回顧學習,反思過程
學生通過上述對《水墨交融寫青山》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中歸納總結山水畫繪畫的特征,激發學生繪畫的思維,山水畫——以表現山川景色為主體的繪畫。不但表現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了中國畫家的自然觀和審美意識,畫家們從自然中提煉出生動變化的筆觸墨韻營造畫境。中國的山水畫不僅描繪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理想,強調了畫家的主觀感受。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反思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反饋進行分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繪畫創新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要通過一節山水畫繪畫的教學課程,通過優化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這三個環節,來優化美術課堂的前提下,首先引導學生繪畫創新的方向,其次在臨摹的過程中提升繪畫創新的意識,最后來加強繪畫創新的實踐,一節普通的山水繪畫課程,不普通的是潛移默化的在優化課堂,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
參考文獻:
[1]翟超. 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探索[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22)
[2]林麗云.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