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紅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科素養的培養已經深入人心。學校、家庭的教育都是圍繞學科素養而展開的。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高中理科學科,對學生思維品質、探究精神、科學態度的培養至關重要。對此如何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成為了教師不斷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高中化學學科的內在邏輯以及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高中化學提升學科素養的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素養;教學措施
化學是高中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門理科學科,不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化學在學科素養的培養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很多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向學生授課,缺乏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被動地位,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還有,大部分教師為了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解讀文本,提升做題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再者,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對化學微觀知識缺乏理解能力。對此,針對高中化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種教學措施,分別為: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進行思維拓展,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下文將一一展開敘述。
一、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生活中很多現象都需要化學知識來進行解釋。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素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有效地使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價值,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比如:在執教《合理選擇飲食》這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課堂學習掌握水在人體中的作用以及了解食物酸堿性的生理意義。對此,筆者借助幻燈片,首先為學生展示了我國居民平衡膳食的寶塔,要求學生思考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對青少年的飲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其次,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前提下,筆者向學生提問:“自然界存在絕對的純凈水嗎?天然水能夠為人體提供哪些營養成分?生活中的自來水、礦泉水、純凈水哪一種最適合人飲用?”然后,學生可通過交流歸納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更好地將化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進行思維拓展,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高中時期的化學知識相比于初中而言更加復雜、抽象和廣泛,有些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學習一個籠統的概念,在做單元習題時可能效果較好,但是一旦將知識進行整合,很多問題都是不求甚解的。對此,教師應進一步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會對化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
比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進行整合,然后以此設計綜合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將問題涉及的知識相聯系,從而運用發散或輻合思維,歸納完整的答案。這樣做,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挖掘更多的化學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非常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其避免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不足,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和探究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和感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應將學生按照學習層次合理地分組,并做好自身的課堂主導作用,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嚴格地控制課堂教學的時間。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嚴格地要求自己,并積極地完成探究任務。
比如:在執教《化學能與熱能》這節課時,筆者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合理地分為了四人一組的多個小組。其次在學生預習教材的前提下,創設問題情境:“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小塊生石灰,加入少量的水,觀察實驗現象,再用手觸摸試管外壁,請問有什么感覺?說明了什么問題?”由此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探究并得出正確結論。接著,在學生掌握了熱能后,教師可再次設問:“熱能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剛才的反應,其他化學反應過程是否也伴隨能量的變化?其表現形式是怎樣的?”引發學生思考并討論。之后,教師可安排小組派代表回答,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做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提升化學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是素質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也使學生能夠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應秉承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積極地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秀媄.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
[2]郁玲.論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