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芬
摘 要:在當前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教師的教學理念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改變單一固定的教學局面,推動農村教育的繁榮發展。為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也要注重在教學中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實施趣味情境化教學,開展分層差異化教學,還可以進行教學評價的融合,從而更好地體現先進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了生產生活的很多領域,其中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融合,借助整合多樣化的信息資源,更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開展,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以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推動教育現代化,教學手段從“粉筆+黑板”到“計算機+大屏幕”,教學方法從“填鴨式”到“互動式、啟發式”,不斷優化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式,提高高中英語教與學的有效性。
一、運用豐富網絡資源,促進個性化學習
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不斷更新、有針對性的真實英語學習材料。基于信息技術建設的學習資源庫,不僅容量大,而且類型豐富,更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網絡的虛擬學習社區、在線論壇等,可以為討論式學習和協作式學習提供更多的討論和協作渠道等等。英語教師應充分開發利用英語數字化資源,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學生學情,在豐富的教學資源庫中選擇合適的內容,并輔以恰當的使用方式,如制作微型教學視頻、建立微視頻資源庫、指導學生錄制微視頻等等。微視頻的方式有利于保證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針對自身水平的學習內容,滿足個性化需求[1]。比如在教學“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周末學生們快樂地開展各種活動的場景,之后讓學生講述美好的周末經歷,樹立學生享受生活、熱愛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掌握一般過去時態的用法及動詞的過去式,如“-Where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to summer camp.”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施趣味情境化教學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少相應的語言環境,并且初中英語中的很多文章和句子比較復雜,在傳統語言講述的模式下很難讓學生進行透徹理解,并且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而網絡多媒體環境下,先進的視聽技術利于加強教學內容的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可利用VR技術和3D場景,為學生還原搭建沉浸式的全景動畫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直觀、鮮活的場景中感知語境、理解信息、習得語言[2]。例如在執教“Life in the future”時,涉及了未來世界和科幻的內容,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科幻的影像資料,通過播放未來世界人們生活方式的生活圖片或視頻,或者通過VR技術進行虛擬現實的體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差距在哪些地方,詢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be like?”便會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還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建一個虛擬學習環境,如創設英語與機器人交流的虛擬情境,學生在線上以音頻、視頻或者圖片加解說的方式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充分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
三、通過網絡平臺大數據反饋,開展分層差異化教學
通過云計算、智能化手段,精準地了解學生,實現動態評價和學情跟蹤,實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解決了傳統教學難以科學、全面、動態掌握學情的難題。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可視化學習數據圖表,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學生各自的特點,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學生學習行為,精準確定教學與學習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行為,設計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案[3]。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布置差異化的訓練任務,發現學生在口語聽說、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水平,針對大數據反饋的結果,教師可相應調整學習活動內容,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他們提供針對課標的題型,從而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一個精準的導航系統。例如在聽力教學中,可以對每個學生的聽力水平進行測評和分析,當教師在教育和輔導時,便可以提供個性化指導,讓每個孩子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學生也可以依據自己在聽力測試中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重聽的內容,自己決定重聽的遍數,自己解決疑難問題,最終各層次學生的聽力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四、優化教學評價,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傳統上教師往往采取課堂測驗的評價方式,實際上對于英語這門語言類學科,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但是傳統課堂由于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師口語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口語評價難以真正實施,特別是教師難以把握學生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學生可以借助一些手機APP軟件實現口語評價,這樣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口語掌握情況,學生也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英語能力,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過程,不斷完善提高[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未來應該是人機共教的時代,英語課堂學習依然不可避免,因為它能夠制造一個語言學習的環境,同伴之間會有很好的督促,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應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不斷提升信息素養,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具備過硬的整合網絡資源的能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楊曉麗. 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J].英語教師,2017(01):106-108.
[2]李云飛. 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有效途徑分析[J].校園英語,2016(36):99.
[3]蔣斌. 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推動作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92-93.
[4]農偉. 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推動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