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要:隨著新的教學體制的不斷變革深入,小學教育體制也受到了這方面的影響,并逐漸的進入了正確的軌道。為了促進小學教育的變革,現(xiàn)在從小學三年級就要開始學習英語,比以前提前了不少,這意味著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是三門主課。這是因為英語在教學中的地位逐漸的上升,與我們的母語一樣,都是一門特別重要的語言,但是語言類科目都有它的特點,那就是需要靠平時的積累,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好的。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問題;策略
隨著全球經(jīng)濟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所有國家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密切。而英語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你走到每個國家,都可以通過英語來進行交流,由此可以看出,英語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因此,學好英語已經(jīng)刻不容緩了。對此,我國現(xiàn)在從小學三年級就已經(jīng)開設了這門學科,讓它與語文和數(shù)學同屬于重要的學科。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重語法培訓,輕口語訓練
在我國,從小學到高中的英語教學基本上采取的模式都是”啞巴英語”。簡單的來說,就是指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的語法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經(jīng)常讓他們做一些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但是卻不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流訓練。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chǔ)知識,其中包含的語法知識是比較簡單易懂的,但是作為一門應用于交流的語言科目,只重視語法的訓練,忽視了它的基本功能——口語交際。這無疑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在于交流,而最直接的交流就是口語。因此,如果想要學生學好英語,那么就要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交流的能力,這樣也能幫助他們學習到新的內(nèi)容。必須要多多鼓勵孩子,讓她們勇敢的張開嘴巴,不要害怕說錯,被嘲笑。
1.2 小學英語教學階段忽略寫作培訓
在小學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師并不怎么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它都有四個基礎(chǔ),那就是聽、說、讀、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聽力培訓與閱讀培訓都是比較容易完成的,且這二者的收效還比較顯著。因此,有不少的教師抓住了這一特點,著重培育孩子這兩方面的技能。但是卻往往會直接過濾掉寫作這個方面,這是因為寫作的難度系數(shù)相較于其他幾種會比較大。要想寫出一篇比較好的文章,那么你就必須要知道如何使用英語語法、能夠正確拼寫比較高級的詞匯等,這對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無疑是一件特別困難的考驗。因此,有很多的教師直接放棄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我們依然要加強對這方面的培養(yǎng),從小就位孩子打好學習基礎(chǔ)。
1.3 教學方法單調(diào)
目前,我國英語教學方法是比較單調(diào),毫無吸引力的。通常的模式都是,教師拿著教科書在講臺上照著讀,孩子每天都在把各種各樣的單詞、語法牢牢的記在腦海里,然后下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在為他們聽寫。下課的時候,再去教師或者英語小組長那里去背課文。這種方法,往往會花掉孩子的很多課閑時間,而且一旦當他們在教師那里順利過關(guān)以后,就會把自己記得東西通通的忘到九霄云外。這毫無效率可言。因此,這種學習模式并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還只能為他們增加無盡的煩惱。這種單調(diào)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調(diào)動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會讓他們產(chǎn)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其取得的效果與預料的效果南轅北轍。
二、英語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2.1 培養(yǎng)英語的學習興趣,在英語方面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孩子們的方向標,而孩子們卻是主角。教師都是一樣的教法,但是孩子的收效卻各有差異。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所具備的素質(zhì)、理解能力以及對該門課的興趣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才會有不同的教學結(jié)果。為了盡量的減少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之下,教師也要多多與孩子們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搭建友誼的小橋。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一個人如果對于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那么他就會愿意花費特別多的功夫在這上面。所以,提高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必要條件。在平時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一位同學的具體情況而量身定做獨屬于他們自己的教學策略,把提高孩子的興趣作為重要方法,使孩子們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能夠輕松的接觸到英語。只有讓他們打心底里接受認可英語的存在,才能最大程度的使他們愛上英語,從而愿意主動參與到英語的學習中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變換多種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從而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2.2 突破傳統(tǒng)觀念想法的束縛,關(guān)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前景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世界上很多事物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所以他們對很多事物都是存在著好奇心的,在遇到新鮮事物的時候,也特別愿意去模仿它。因而,他們的模仿能力是比較強大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在不斷的發(fā)展。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因為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會比較弱,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他們記憶特別多的單詞組合,還要記憶語音的發(fā)音以及語法知識,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容易不耐煩,失去對英語的興趣。為了盡快的打破這種教學局面,教師必須要為自己僵硬的教學觀念想法解壓,這是能夠改變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方法。教師必須要在隨時關(guān)注教學的同時還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比較簡單的小活動,讓他們都參與到其中,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2.3 轉(zhuǎn)換教學模式,樹立主角意識和合作精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教師忙前忙后,幾乎承擔了屬于學生部分的任務。從而有個多的學生是被迫式學習,沒有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主角”的地位。這嚴重的阻礙了學生獨特化的發(fā)展。對此,我們必須要從學習興趣入手,關(guān)注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的變化情況,提升他們在語言方面的綜合性素養(yǎng),向他們多多的宣揚其主人翁的意識,多多的為他們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可以讓他們之間多多的用英語進行日常的交流溝通,讓他們互幫互助,共同監(jiān)督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重要,同時,還能夠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高效率的完成學校布置下來的任務。
結(jié)語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不完備的教學設施配置、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達標、學校領(lǐng)導的不重視等都可能會影響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定期參加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孩子們帶來更加標準化的英語發(fā)音以及有趣的教學方法。而學校也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度,定期檢修教室里的各種教學設備,為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帶來有效的科技保證。只有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夠使教學質(zhì)量有飛一般的發(fā)展速度。
參考文獻:
[1]孫健美.知識來源于生活,讓生活充滿知識--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
[2]吳利利.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