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戈 王曉亞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項目式學習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因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習的過程性、實踐性,且項目的選擇與社會熱點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而逐漸被關注。鄉土地理作為地理課程資源的原始土壤,蘊藏著大量的教學資源,對學生來說更是熟悉的課程資源。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開展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不失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嘗試。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問題研究“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為例,以三門峽市為目標城市開展項目式學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達到提高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鄉土地理課程開發;課程標準;地理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提出:“根據本地方或學校的實際需求,如與地理相關的地方文化特色、社會熱點、學生興趣等,開設校本教程。”地理教學借助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帶領學生開展學習和研究,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家國情懷,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項目式學習的內涵及特點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項目規劃及解決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自由分組,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項目研究。與傳統教學相比,項目式教學更加提倡從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更加強調學生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提倡學生自主決策或師生共同決策,注重學生技能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近年來國內關于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越來越多,學術界對項目式學習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界定,但對于項目式學習的主要特征可以歸納為:“學習者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學習內容的向心性和真實性、學習過程的問題性和發展性、學習形式的合作性和多樣化。”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問題出發,制訂研究方案和實施方案。
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調查等多種方式在真實情境中進行研究;強調學習內容的向心性和真實性,促進書本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的深度融合,體現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二、在鄉土地理課程開發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一)項目的選擇
開展項目式學習首先要確定項目。項目的確立要在課程標準、教材核心知識與原理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維度、多途徑地發掘項目主題。針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結合實例,評價居住小區的區位與環境特點”這一條課標,選取學生所居住城市的住宅狀況等鄉土地理課程資源,以三門峽市的典型住宅小區作為研究對象,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問題研究“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作為研究項目,從而解決學校兩位教師的選房問題。
(二)項目的實施過程
問題研究“: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項目1:運用網絡地圖(谷歌地圖、高德地圖等)
繪制三門峽市主要社區分布圖,并選定考察路線。任務清單:①利用網絡地圖截取三門峽市政區
圖,標定典型社區、主干道;②結合三門峽政府規劃圖咨詢家長、售樓中心或者房產中介,選定走訪調查社區;③結合選定社區確定走訪路線。
設計意圖:通過技術手段對熟悉區域進行地圖繪制、分析以及利用,強化學生對區域的認知。
項目2:針對社區選擇及居住體驗設計走訪問題清單。
任務清單:師生根據項目總目標,圍繞社區景觀特點、服務設施、設計理念、房價、交通等社區特點以及人們購房動機和購房體驗設計問題清單。
設計意圖: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走訪、咨詢樓房銷售等,從影響購房因素的角度設計問題清單,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項目3:分組走訪調查。
任務清單:將學生分成市區和郊區兩個小分隊,利用周末時間進行活動。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步:①市區小分隊從萬達廣場出發,經公園路老棉紡廠家屬院、黃河醫院、和平路丹尼斯百貨、夢之城購物廣場、燈泡廠家屬院、老汽車站、火車站;②郊區小分隊選擇高鐵南站高新技術開發區,走訪三個新建成的小區(匯景新城、合鑫中央花園、博豐明鉆)和一個在建小區碧桂園的售樓部;③針對項目二問題清單進行走訪調查并記錄一手資料,同時拍攝沿途景觀照片,錄制采訪視頻。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帶領下,分組走訪調查。在走訪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有關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尤其是商業區、住宅區(高級住宅區、低級住宅區)的布局特點,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項目4:走訪資料整理總結。
任務清單:①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走訪調查資料進行整理;②分別總結各自小組的社區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鄉土地理課程開發中開展項目式學習存在的障礙
1.項目式學習要求師生投入時間過多。要想完整地確定學習項目、開發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進行資源的整合與探究,這些學習環節比傳統教學需要師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時間緊、任務重的高中教學來說,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項目式學習的開展更是舉步維艱。
2.對教師調控教學能力要求高。傳統鄉土地理資源開發大多是將鄉土地理資源作為案例穿插到課堂中間。項目式學習鄉土地理資源開發,不僅對教師有很高的要求,也要求學生參與到項目的設計、實施、探究、總結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具有敏銳的學科洞察力發掘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還要求教師能夠組織、指導、調控學生參與到各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
學生確立項目存在困難,學生開展項目的能力有限。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而項目式學習所要求的自主學習、敢于質疑、合作學習能力相對欠缺,這就使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工作量巨大或者僅有少部分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大多數學生只能作為旁觀者,從而不能達到項目式學習的預期效果。
四、鄉土地理課程開發中展開項目式學習的建議
(一)提早規劃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學習項目區域鄉土地理資源錯綜復雜,加上項目式學習
的實施一般需要很長的學習周期,這就使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學習項目的遴選和規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為了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展開項目活動,教師可以學期為單位,在學期初結合本學期教學內容提早規劃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和要求。這樣,教師就能更好地將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充分融合。
(二)注重教師素質提高,加強對學生的技能培訓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項目式學習,對教師在課
程資源的遴選、開發和使用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把握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并且具備很高的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網絡研修等多種形式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除此之外,作為項目式學習的主要參與者,項目活動和鄉土地理資源開發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體驗,為了更好地完成項目式學習,對學生的培訓和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關注常態化項目式學習氛圍的培養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項目式開發,需要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思想的支撐,需要教師在常規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方法、學習形式、評價方式,甚至是教師個人魅力的影響,需要師生長期合作。所以,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鄉土地理素材等項目式學習常用的方法,在常規教學中不斷地應用和強化是十分必要的。
注:本文為2019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引領下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高中教學中的開發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CJYC1912123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周業虹.實施項目式學習發展學科核心素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8).
(責任編輯?袁霜)